[ gé ]
讀音:gé
拼音:ge
簡繁:閣
五筆:UTKD
五行:水
部外:暫無
五筆:UTKD
筆畫:9畫
吉兇:吉
倉頡:LSHER
結(jié)構(gòu):半包圍
鄭碼:TLRJ
四角:37604
區(qū)位:2483
統(tǒng)一碼:9601
異體字:閣
英漢互譯:chamber,pavilion,cabinet
筆順:點(diǎn)、豎、橫折鉤、撇、橫撇/橫鉤、捺、豎、橫折、橫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dú)w“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shí)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gè)至尊之位;東周時(shí)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shí)間 | 排名 | 時(shí)間 | 排名 | 時(shí)間 | 排名 |
---|---|---|---|---|---|
最新 | 1518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nèi)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以物為姓。亭,臺(tái),樓,閣皆為姓氏。
今陜西,四川重慶,江蘇都有此姓。
一、閣(閣)gé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縣、辛集,山東之魚臺(tái)、平度,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并注其源:“《姓纂》云:周之閽人守王宮者,所以止扇謂之閣,因以為氏。(按:或引作‘所以止扉謂之閣’,《姓氏詞典》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稱:‘所止以扇闔扉謂之閣’)唐有潭州橋口鎮(zhèn)副閣輔奴,自云其望出河北。”此以官為氏。或作“閤”。
二、閣(閣)
閣姓分布:河北樂亭、湖北鐘祥、臺(tái)灣宜蘭等地均有此姓。
閣姓起源:
1、《周禮》有閽人守王宮者,所以止扇闔扉,謂之閣,后因?yàn)槭稀?/p>
2、南詔王閣羅鳳之后,必有以為氏者。
3、宋時(shí)有閣都尉、閣門使之官,或以官為氏。
閣姓名人:
閣輔奴,唐時(shí)潭州稿口鎮(zhèn)副使,自云出河內(nèi)。
郡望:趙郡、河南,河北。
閣姓古代名人
閣質(zhì)宋朝官員,曾任淮東路海州朐山縣令。見載于江蘇連云港白虎山張叔夜登高碑。原文如下“微猷閣待制知州事張叔夜、淮東兵都監(jiān)劉繩孫,前兵馬鈴轄趙子莊,兵馬鈴轄趙令懋,前朐山令閣質(zhì),同刑曹王治,懷仁主薄蔣仝,權(quán)朐山尉王大猷,宣和庚子重陽日同登。獻(xiàn)書。”
一、閣(閣)gé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縣、辛集,山東之魚臺(tái)、平度,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并注其源:“《姓纂》云:周之閽人守王宮者,所以止扇謂之閣,因以為氏。(按:或引作‘所以止扉謂之閣’,《姓氏詞典》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稱:‘所止以扇闔扉謂之閣’)唐有潭州橋口鎮(zhèn)副閣輔奴,自云其望出河北。”此以官為氏。或作“閤”。
二、閣(閣)
閣姓分布:河北樂亭、湖北鐘祥、臺(tái)灣宜蘭等地均有此姓。
閣姓起源:
1、《周禮》有閽人守王宮者,所以止扇闔扉,謂之閣,后因?yàn)槭稀?/p>
2、南詔王閣羅鳳之后,必有以為氏者。
3、宋時(shí)有閣都尉、閣門使之官,或以官為氏。
閣姓名人:
閣輔奴,唐時(shí)潭州稿口鎮(zhèn)副使,自云出河內(nèi)。
郡望:趙郡、河南,河北。
其他姓氏
[ 閣 ]字的同音字 - [ ge ]
[ 閣 ]的同部首字 - [ 門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