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_亚洲一区二区日韩_最新eeuss影院在线观看_中文日本高清免费_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_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_裸体免费网站

首頁 > 百家姓

[ kòu ]

讀音:kòu

拼音:kou

簡繁:寇

五筆:PFQC

五行:木

部外:暫無

五筆:PFQC

筆畫:11畫

吉兇:吉

倉頡:JMUE

結(jié)構(gòu):上下

鄭碼:WDIX

四角:30214

區(qū)位:3160

統(tǒng)一碼:5BC7

異體字:?,冦,宼,?,?,?,?,?,窛

英漢互譯:bandits,thieves,enemy,invade

筆順:點、點、橫撇/橫鉤、橫、橫、撇、豎彎鉤、豎、橫、橫撇/橫鉤、點

筆順演示

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792018年2014年
2013年2402007年2006年272
1995年3081987年3051982年216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56

內(nèi)容來源于:www.shishangyizu.com

起源

寇姓主要源自:姬姓、子姓。

寇姓,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五萬八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6%左右??埽↘òu)姓源出有:以官名為氏、出自姬姓、出自古代少數(shù)民族姓氏、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公子鱗,屬于以官職稱謂為等??苄彰擞锌茆?、寇準(zhǔn)、寇世勛、寇振海等等。

寇姓起源一

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昆吾人的后人蘇忿生為周武王司寇,其子孫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寇。

寇姓起源二

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為氏。周朝初年時,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姓,亦相傳姓寇。又春秋時衛(wèi)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的子孫為衛(wèi)國司寇,其后人以寇為氏。

寇姓起源三

出自古代少數(shù)民族姓氏。①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后后漢化時取發(fā)音近似的“寇”字為姓。

②又遼東烏桓族有寇姓。

寇姓起源四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公子鱗,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公子鱗,字矔,是春秋時期宋國人,為國開國君主微子啟的第十七世孫,宋襄公子茲父(子茲甫)的庶弟,其兄長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太宰子眱(字魚)。

寇姓起源五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叩德氏,滿語為Kode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后多冠漢姓為寇氏、叩氏。

⑵.滿族寇侯爾氏,亦稱寇侯嘍氏,滿語為Kohor mongu或Koholo mongu,漢義“鉤、彎曲、鞠躬”,人數(shù)不多,在璦琿地區(qū)(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zhèn)一帶)有四支分布,后多冠漢姓為寇氏。

⑶.滿族寇拉氏,滿語為Kora mongu,漢義“圍繞花園的水渠”,人數(shù)眾多,世居璦琿地區(qū)(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zhèn)一帶),后多冠漢姓為寇氏、關(guān)氏等。

⑷.滿族寇達(dá)吉氏,滿語為Kodaj mongu,漢義“麻袋、小倉庫、儲物袋”,人數(shù)不多,有四個分支,世居璦琿地區(qū)(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zhèn)一帶),后多冠漢姓為寇氏、孔氏等。

寇姓起源六

(遼寧巴爾虎旗暨翁闊特寇氏族史)記載遼寧省岫巖、莊河,吉林省安圖、汪清、圖們,黑龍江省望奎,山東威海等地很多寇姓是蒙古族巴爾虎旗翁闊特(后改漢姓寇)而來。

寇姓起源七

垢姓來源:

1、一般“垢”姓來源認(rèn)為是寇準(zhǔn)希望后人世世代代以土地為生,勿要當(dāng)官而改之。也就是寇準(zhǔn)之后,既是寇準(zhǔn)之后,不管什么原因改為垢姓,也為寇氏子孫。

2、“垢”姓記載,第一次出現(xiàn)在明朝,燕王(朱棣)掃北得勝后,其兵將王、張、垢三姓在現(xiàn)在的河北省三河市東營村落戶立莊,因王姓人多,取名王甫營。后村北堤埝決口,洪水將村沖為兩半,便分稱東、西王甫營。1967年東王甫營改稱東營,有166戶,795口人,1274畝耕地(縣制記載)。

3、據(jù)【山東德州寇氏族譜序】記載:當(dāng)思萬物本乎天,而人本乎余祖,水源木本,誰能忘情。始祖兄弟三人,名諱俱失,已不能記憶,僅即所記憶者以述始末,相傳自永樂二年兵變由棗強縣徙居慶邑城西南,離城五里居住,名為寇家莊分為三支,桑田肥美子孫繁衍,或以詩書傳家,或以耕耘糊口,老老幼幼,安居樂業(yè),豈非一甚盛事乎。惜余族寒微未得大落所以富貴者少,而貧賤都多,迨其后有以衣食維艱徙居嚴(yán)家務(wù)者,卞家莊者,遠(yuǎn)而至于口外北京三河頭居住,亦良多矣。

此三河市垢姓是否家譜所記支系,需考證確認(rèn)。

寇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五萬八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6%左右??苄赵诖箨懞团_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苄粘鲎韵惹貢r,各朝都設(shè)置了司寇這一官職,掌管治安、刑法、 判案等。司寇氏多為擔(dān)任過司寇的人的后代。司寇氏后來簡稱為寇氏??苄盏钠鹪磁c司寇氏的起源是相同的,大部分寇氏是司寇簡化而來的,而司寇氏源于周朝的官名。主要的寇氏起源者是周朝司寇蘇念生及司寇康叔。另有寇氏是從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口引氏,后漢化時取發(fā)音近似的“寇”字為姓。蒙古族、滿族寇姓多是蒙古姓(翁闊特)轉(zhuǎn)變而來。

今北京市,陜西省的商洛市、榆林市、銅川市,重慶市的渝北區(qū)、墊江縣,黑龍江省的三江市、綏化市、寧安市、伊春市、望奎縣,湖南省的慈利縣、張家界市慈利縣,四川省的廣元市蒼溪縣、綿竹市、達(dá)縣、高縣、南溪縣、巴中市、南充市營山縣、閬中市、宜賓市、郫縣,山東省的菏澤市、聊城市陽谷縣、萊州市、日照市、淄博市臨淄區(qū)、平邑縣、濰坊市安丘縣、利津縣、微山湖市、巨野縣、濱州市濱城區(qū)、威海市、壽光市、諸城市、陽谷縣,天津市,河北省的固安縣、海興縣、泊頭市、冀縣、撫寧縣、河間縣、衡水市武強縣,承德市隆化縣、朝陽市、丹東市岫巖地區(qū)、海城市、大連市莊河縣、興城市,青海省的西寧市,吉林省的安圖縣、汪清縣、圖們市、前郭縣、樺甸市,浙江省的衢州市,山西省的上谷縣、忻州豆羅、榆次市,陜西省的吳堡縣、黃陵縣、周至縣,咸陽市三原縣、淳化縣、寶雞市、銅川縣、禮泉縣,河南省的許昌市禹州市、鄲城縣、商丘市、夏邑縣、鹿邑縣楊湖口鎮(zhèn),永城市、鄭州市新鄭市、西平縣、上蔡縣、清豐縣、新縣,汝州市,焦作市的博愛縣月山鎮(zhèn),新鄉(xiāng)市的封丘縣馮村鄉(xiāng);湖北省的孝感市、鐘祥市、遂寧市,福建省的德化縣,江西省的上饒市,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興安盟、呼侖貝爾市、赤峰市、包頭市,貴州省的貴陽市息烽縣,江蘇省的南京市、徐州市、連云港市東海縣,廣東省的廣州市,安徽省的潁上縣,甘肅省的景泰縣,慶陽市西峰區(qū)什社鄉(xiāng)的李嶺村,臺灣省,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均有寇氏族人分布。

馮翊郡:秦朝時期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shè)置同名行政區(qū)左馮翊,與右扶風(fēng)和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陜西高陵)。

上邽郡【上邽(讀作:guī)】:亦稱天水郡。本邽戎地,在今甘肅天水市。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后改為上邽縣。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qū)。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qū)。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qū)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qū),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后又復(fù)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yuǎn)小于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xù)至今。

上谷郡:戰(zhàn)國時期,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陽(今河北懷來),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帶地區(qū)。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后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jù)了上黨地區(qū)的一部分,戰(zhàn)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jīng)難以考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qū)劃轄治范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qū)。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guān)(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guān)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后周政權(quán)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guān)。隋朝建立后,廢并原壺關(guān)縣,建上黨縣,并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qū)),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fù)存在,但之后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東??ぃ阂喾Q郯郡、海州。東??ぴ跉v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nèi)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fā)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lǐng)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zhàn)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qū)。②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ぃ笠浦嗡骄┛?今江蘇鎮(zhèn)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qū);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fù)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fù)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qū)。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zhèn)),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qū)。

馮翊堂:以望立堂。

上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上谷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一、kòu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黃驊、景縣,山東之平度、平邑、昌樂、龍口,內(nèi)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安徽之涇縣,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隴川等地均有。漢族姓氏?!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周有蘇忿生,為司寇,子孫以官氏焉。”司寇氏,或略去司(而為寇氏),然蘇忿生之后為蘇氏。此以司寇氏者,未必忿生之裔。

2、其又云:“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氏。”則此系出姬姓。

3、又云:“后魏改口引氏為寇氏。”(按:其注“口引”氏云:“改為冠氏?!薄肮凇碑?dāng)為“寇”之訛)。

4、《姓氏考略》注引《陳留風(fēng)俗傳》云:“浚儀有寇氏,黃帝之后。”浚儀故城在今河南開封縣西北。望出馮翊、河南。

5、又據(jù)《魏略》注云:“烏桓有寇姓。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

6、又引《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古口引氏(改)為寇氏?!?按:古口引,疑即“口引”氏。)春秋時宋有寇先;東漢有寇恂;后魏有寇謙之;宋代有寇準(zhǔn);明代有寇湄。

二、

寇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吉林等省多此姓,約占全國寇姓人口42%。

寇姓起源:

1、系自己姓。黃帝之裔,在夏為昆吾氏,其后裔蘇忿生為周武王之司寇,子孫以官為氏,見《風(fēng)俗通》。

2、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子孫以寇為氏。

3、司寇氏改為寇氏。

4、漢時烏桓部有寇氏。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

5、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古口引氏為寇氏。或為若口引氏所改。

6、滿族姓。其先屬巴爾虎蒙古旗,世居遼寧岫巖。

7、蒙古、回、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寇姓名人:

寇先,春秋時宋人。

郡望:馮翊、河南、上谷。

歷史名人

寇姓古代名人

寇恂東漢,字子翼。上谷郡昌平縣人。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出身豪強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輔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眾、剛強果決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光武帝(劉秀)時拜河內(nèi)太守,隨光武出征再到潁川,當(dāng)?shù)厥考澫蚬馕湔f:“愿從陛下復(fù)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茆髁?xí)經(jīng)術(shù),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邇聞名;他一生戎馬,奮其智勇,所得俸祿,卻往往厚施親友故舊和從征將士。他常說:“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后漢書·寇恂列傳》)!他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為國,顧全大局,當(dāng)時人無不景仰他的長者之風(fēng),都認(rèn)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去世,謚威侯。

寇封東漢末年,即劉封,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被劉備收為養(yǎng)子,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蜀漢昭烈帝劉備義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云、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zhàn)功,而后又統(tǒng)領(lǐng)孟達(dá)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但是后來關(guān)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而后又侵凌孟達(dá),迫其降魏。孟達(dá)與魏徐晃共襲劉封,并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又遭部下叛變,敗歸成都。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裁,劉備深表痛惜。

寇俊南北朝(約479~約561),魏官員。字祖雋。昌平(今山東曲阜南)人。永安二年(529年)出為梁州刺史,鼓勵農(nóng)民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安定社稷。大統(tǒng)三年(537年)為洛州刺史。逾二年(約東魏興和元年以后),拜為秘書監(jiān)(國家圖書館官員)。時東魏始建國,圖書多散佚,他下令設(shè)令史一職,抄集經(jīng)籍,按經(jīng)、史、子、集分部搜列,群書稍備。武成元年(559年),選為驃騎大將軍,進朝與帝面敘洛陽故事。謚號元。

寇泚唐朝,中宗朝為長安尉。張仁愿在朔方,奏用分判軍事。開元十三年,帝自擇刺史,寇泚由兵部侍郎出守宋州,賦詩祖餞詩一首。

寇準(zhǔn)北宋,字平仲,政治家,詩人。華州下邽人。為人剛直,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赴汴梁(開封)會試,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xué)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zhuǎn)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官至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侵,準(zhǔn)任同平章事,力排眾議,他力主抗,反對南遷,并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督戰(zhàn),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后為王欽若等所讒罷相。天瘩初年復(fù)相,封萊國公。又被丁謂等排擠降官。后貶死雷州。終年62歲。仁宗時追贈中書令,謚忠愍。著有《寇忠愍公詩集》。

寇英杰字粥臣。山東利津人,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后,任湖北,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中將、將軍府植威將軍、授涵威將軍。民國14年10月,任吳佩孚部第二路軍司令。民國15年3月,吳佩孚任命為豫軍總司令,督辦河南軍務(wù)收束事宜。民國16年(1927年)1月去職,寓居天津??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任汪偽政府參謀本部上將參議。

寇謙之南北朝,道士。

寇準(zhǔn)北宋,宰相。

寇宗儁清朝,進士。

郡望

馮翊郡:秦朝時期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shè)置同名行政區(qū)左馮翊,與右扶風(fēng)和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陜西高陵)。

上邽郡【上邽(讀作:guī)】:亦稱天水郡。本邽戎地,在今甘肅天水市。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后改為上邽縣。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qū)。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qū)。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qū)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qū),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后又復(fù)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yuǎn)小于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xù)至今。

上谷郡:戰(zhàn)國時期,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陽(今河北懷來),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帶地區(qū)。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后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jù)了上黨地區(qū)的一部分,戰(zhàn)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jīng)難以考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qū)劃轄治范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qū)。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guān)(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guān)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后周政權(quán)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guān)。隋朝建立后,廢并原壺關(guān)縣,建上黨縣,并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qū)),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fù)存在,但之后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東??ぃ阂喾Q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nèi)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fā)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lǐng)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zhàn)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qū)。②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ぃ笠浦嗡骄┛?今江蘇鎮(zhèn)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qū);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fù)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fù)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qū)。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ぃ嗡陔陨?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zhèn)),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qū)。

馮翊堂:以望立堂。

上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上谷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一、kòu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黃驊、景縣,山東之平度、平邑、昌樂、龍口,內(nèi)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安徽之涇縣,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隴川等地均有。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周有蘇忿生,為司寇,子孫以官氏焉。”司寇氏,或略去司(而為寇氏),然蘇忿生之后為蘇氏。此以司寇氏者,未必忿生之裔。

2、其又云:“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氏?!眲t此系出姬姓。

3、又云:“后魏改口引氏為寇氏?!?按:其注“口引”氏云:“改為冠氏。”“冠”當(dāng)為“寇”之訛)。

4、《姓氏考略》注引《陳留風(fēng)俗傳》云:“浚儀有寇氏,黃帝之后?!笨x故城在今河南開封縣西北。望出馮翊、河南。

5、又據(jù)《魏略》注云:“烏桓有寇姓。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p>

6、又引《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古口引氏(改)為寇氏?!?按:古口引,疑即“口引”氏。)春秋時宋有寇先;東漢有寇恂;后魏有寇謙之;宋代有寇準(zhǔn);明代有寇湄。

二、

寇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吉林等省多此姓,約占全國寇姓人口42%。

寇姓起源:

1、系自己姓。黃帝之裔,在夏為昆吾氏,其后裔蘇忿生為周武王之司寇,子孫以官為氏,見《風(fēng)俗通》。

2、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子孫以寇為氏。

3、司寇氏改為寇氏。

4、漢時烏桓部有寇氏。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

5、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古口引氏為寇氏?;驗槿艨谝纤摹?/p>

6、滿族姓。其先屬巴爾虎蒙古旗,世居遼寧岫巖。

7、蒙古、回、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寇姓名人:

寇先,春秋時宋人。

郡望:馮翊、河南、上谷。

姓氏源流

一、kòu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黃驊、景縣,山東之平度、平邑、昌樂、龍口,內(nèi)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安徽之涇縣,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隴川等地均有。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周有蘇忿生,為司寇,子孫以官氏焉。”司寇氏,或略去司(而為寇氏),然蘇忿生之后為蘇氏。此以司寇氏者,未必忿生之裔。

2、其又云:“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氏?!眲t此系出姬姓。

3、又云:“后魏改口引氏為寇氏。”(按:其注“口引”氏云:“改為冠氏。”“冠”當(dāng)為“寇”之訛)。

4、《姓氏考略》注引《陳留風(fēng)俗傳》云:“浚儀有寇氏,黃帝之后。”浚儀故城在今河南開封縣西北。望出馮翊、河南。

5、又據(jù)《魏略》注云:“烏桓有寇姓。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p>

6、又引《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古口引氏(改)為寇氏。”(按:古口引,疑即“口引”氏。)春秋時宋有寇先;東漢有寇恂;后魏有寇謙之;宋代有寇準(zhǔn);明代有寇湄。

二、

寇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吉林等省多此姓,約占全國寇姓人口42%。

寇姓起源:

1、系自己姓。黃帝之裔,在夏為昆吾氏,其后裔蘇忿生為周武王之司寇,子孫以官為氏,見《風(fēng)俗通》。

2、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子孫以寇為氏。

3、司寇氏改為寇氏。

4、漢時烏桓部有寇氏。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

5、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古口引氏為寇氏?;驗槿艨谝纤?。

6、滿族姓。其先屬巴爾虎蒙古旗,世居遼寧岫巖。

7、蒙古、回、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寇姓名人:

寇先,春秋時宋人。

郡望:馮翊、河南、上谷。

堂號

馮翊郡:秦朝時期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shè)置同名行政區(qū)左馮翊,與右扶風(fēng)和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陜西高陵)。

上邽郡【上邽(讀作:guī)】:亦稱天水郡。本邽戎地,在今甘肅天水市。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后改為上邽縣。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qū)。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qū)。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qū)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qū),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后又復(fù)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yuǎn)小于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xù)至今。

上谷郡:戰(zhàn)國時期,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陽(今河北懷來),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帶地區(qū)。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后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jù)了上黨地區(qū)的一部分,戰(zhàn)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jīng)難以考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qū)劃轄治范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qū)。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guān)(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guān)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后周政權(quán)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guān)。隋朝建立后,廢并原壺關(guān)縣,建上黨縣,并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qū)),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fù)存在,但之后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東??ぃ阂喾Q郯郡、海州。東??ぴ跉v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nèi)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fā)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lǐng)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zhàn)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qū)。②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qū);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fù)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fù)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qū)。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ぃ嗡陔陨?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zhèn)),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qū)。

馮翊堂:以望立堂。

上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上谷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一、kòu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黃驊、景縣,山東之平度、平邑、昌樂、龍口,內(nèi)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安徽之涇縣,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隴川等地均有。漢族姓氏?!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周有蘇忿生,為司寇,子孫以官氏焉?!彼究苁?,或略去司(而為寇氏),然蘇忿生之后為蘇氏。此以司寇氏者,未必忿生之裔。

2、其又云:“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氏?!眲t此系出姬姓。

3、又云:“后魏改口引氏為寇氏。”(按:其注“口引”氏云:“改為冠氏?!薄肮凇碑?dāng)為“寇”之訛)。

4、《姓氏考略》注引《陳留風(fēng)俗傳》云:“浚儀有寇氏,黃帝之后?!笨x故城在今河南開封縣西北。望出馮翊、河南。

5、又據(jù)《魏略》注云:“烏桓有寇姓。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p>

6、又引《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古口引氏(改)為寇氏?!?按:古口引,疑即“口引”氏。)春秋時宋有寇先;東漢有寇恂;后魏有寇謙之;宋代有寇準(zhǔn);明代有寇湄。

二、

寇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吉林等省多此姓,約占全國寇姓人口42%。

寇姓起源:

1、系自己姓。黃帝之裔,在夏為昆吾氏,其后裔蘇忿生為周武王之司寇,子孫以官為氏,見《風(fēng)俗通》。

2、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子孫以寇為氏。

3、司寇氏改為寇氏。

4、漢時烏桓部有寇氏。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

5、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古口引氏為寇氏?;驗槿艨谝纤摹?/p>

6、滿族姓。其先屬巴爾虎蒙古旗,世居遼寧岫巖。

7、蒙古、回、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寇姓名人:

寇先,春秋時宋人。

郡望:馮翊、河南、上谷。

[ 寇 ]字的同音字 - [ kou ]

其他姓氏

欄目導(dǎo)航

熱門姓氏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_亚洲一区二区日韩_最新eeuss影院在线观看_中文日本高清免费_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_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_裸体免费网站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五月婷婷丁香社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884| 波波电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蜜桃av一区精品变态类天堂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天天拍小说 | 亚洲色图制服诱惑|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亚洲欧美电影院| 欧洲av一区二区嗯嗯嗯啊|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卡二卡三卡| 美国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 色婷婷香蕉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搞黄网站| 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成人永久看片免费视频天堂|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视| 亚洲精品videosex极品|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2022| 国产一区三区三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在线|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成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午夜在线一二页| 激情综合色丁香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综合网站| 91传媒视频在线播放|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蜜臀| 欧美激情在线看| 日韩午夜电影av| 欧美三级电影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日本亚洲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9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色视频一区二区| 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图片区| 最新日韩av在线| 国产视频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欧美精品一卡两卡| 在线欧美日韩精品| 91视频91自|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欧美激情在线看| 国产精品午夜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亚州综合| 337p粉嫩大胆噜噜噜噜噜91av |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日韩高清av| 成人av片在线观看| 不卡高清视频专区| 成人ar影院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看| 国产 欧美在线| 高清在线成人网|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在线| 成人av片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99最新地址| 日韩国产一二三区| 美女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络|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二区|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动漫中文字幕| 欧美性生活大片视频| 91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日韩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av | 欧美一区三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av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成人在线视频| 美女mm1313爽爽久久久蜜臀| 国产jizzjizz一区二区| 欧美视频自拍偷拍|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中文一区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三级在线| 91视频91自| 久久久久国产免费免费|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 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天天操天天综合网|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 欧美一区日本一区韩国一区| ...xxx性欧美| 国产精品一色哟哟哟|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蜜臀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臀|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富婆露脸刺激对白| 欧美一级视频精品观看| 亚洲欧美色图小说|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欧美电影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在线 | 99综合电影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日产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版 | 国产91综合网|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电影一区二区| 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欧美女孩性生活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91视频国产资源| 亚洲欧美区自拍先锋| 成人app软件下载大全免费| 国产精品日韩成人| 粉嫩av亚洲一区二区图片| 欧美国产日本韩| 从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aⅴ...| 色婷婷av一区|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大全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在线卡一卡二| 日韩午夜激情免费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0| 亚洲人成7777| 欧美日韩国产片| 九一九一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www.欧美.com|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成人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男同性恋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三级欧美韩日大片在线看| 欧美另类高清zo欧美| 麻豆91精品91久久久的内涵|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鸳鸯浴 | 中文av字幕一区| 欧美一a一片一级一片| 麻豆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色婷婷久久58| 欧美日韩中文一区| 激情小说欧美图片| 亚洲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 天天操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快鸭| 欧美精品乱人伦久久久久久| 国产电影精品久久禁18|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亚洲图片欧美色图| 中文字幕精品综合| 日韩免费视频线观看| 91在线播放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老司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