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忽拉”、“忽啦”。象聲詞。
⒉ 用作詞尾,無義。
引《全元散曲·醉花陰·怨恨》:“黑漫漫相思海,忽剌的更渰。”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二折:“霎時間連真草,忽剌的雨飛云落。”高玉寶 《高玉寶》第七章:“大伙兒忽拉一下都擠進了 周 家大院,替 玉寶 講理。”左世才 《戰場上的辯論》:“后面的猛然一驚,忽啦散開了。”
引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團,舖的是乾忽剌的葦蓆。”
?含義網 字義深度解析,筆順精準查詢,規范書寫盡在指尖!
www.shishangyizu.com Copyright ? 2018-2023蜀ICP備2024047760號-2 E-mail:ROYSHEN#126.COM(#替換為@) 反饋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們的某些資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對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傷害,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處理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