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好象旁邊沒有人在。形容神情態度高傲自如。
⒈ 好象旁邊沒有人在。形容神情態度高傲自如。
引《后漢書·延篤傳》:“雖 漸離 擊筑,傍若無人; 高鳳 讀書,不知暴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王子敬 ﹞自 會稽 經 吳,聞 顧辟疆 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 顧 方集賓友酣燕,而 王 游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翼德 ﹞今與 張郃 相拒五十餘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駡,傍若無人:此非貪杯,乃敗 張郃 之計耳。”
梁啟超 《意大利建國三杰傳·加里波的》第十六節:“﹝ 加富爾 ﹞以傍若無人之概,奮迅獅吼於兩君之側,污辱嫚駡之聲,殆如雨下。”
⒈ 比喻自視甚高或意態自然。也作「旁若無人」。
引《晉書·卷七九·謝尚傳》:「導令坐者撫掌擊節,尚俯仰在中,傍若無人,其率詣如此。」
近目中無人 目無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