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慚顏”。
⒉ 愧色;面有愧色。
⒊ 指被人羞辱的臉皮。
⒈ 亦作“慙顏”。
引南朝 齊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來儀,慙顏變欣矚。”唐 裴铏 《傳奇·孫恪》:“恪 既被責,慚顏惕慮。”明 李東陽 《屠兵來》詩:“死兵易,立孤難,九原下報無慚顏。”
引《類說》卷二一引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慚顏厚如甲》:“進士 楊光遠 干索權豪無厭,或遭撻,略無改悔。時人云:楊光遠 慙顏厚如十重鐵甲。”
?含義網 字義深度解析,筆順精準查詢,規范書寫盡在指尖!
www.shishangyizu.com Copyright ? 2018-2023蜀ICP備2024047760號-2 E-mail:ROYSHEN#126.COM(#替換為@) 反饋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們的某些資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對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傷害,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處理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