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謂得以了結。
⒉ 謂出于自己的意愿。
引《史記·項羽本紀》:“項梁 嘗有 櫟陽 逮,乃請 蘄 獄掾 曹咎 書抵 櫟陽 獄掾 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引唐 王昌齡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遠侯,史臣書之得已不?”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今者欲奉親數千里而歸先生,會須就州學,欲入太學,則日已迫,遂棄而不顧,則望以充父母養者,無所勉從,此豈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隨路民戶,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債,逃竄失業,諒非得已。”
?含義網 字義深度解析,筆順精準查詢,規范書寫盡在指尖!
www.shishangyizu.com Copyright ? 2018-2023蜀ICP備2024047760號-2 E-mail:ROYSHEN#126.COM(#替換為@) 反饋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們的某些資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對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傷害,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處理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