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偷偷逃走。
例拐款潛逃。
英abscond;
⒈ 亦作“潛逃”。偷偷地逃走。
引《詩·小雅·四月》:“匪鱣匪鮪,潛逃于淵。”
《后漢書·列女傳·盛道妻》:“法有常刑,必?zé)o生望,君可速潛逃。”
清 林則徐 《札新安縣將澳門廳繳回諭帖轉(zhuǎn)給義律》:“經(jīng)該丞專遣引水 鄧成兆 送往 義律 寓所, 義律 閉門不納,隨即於十五日潛逃出 澳。”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他不能在她喪了命的時候反倒賴她拐款潛逃。”
⒈ 秘密逃走。
引《詩經(jīng)·小雅·四月》:「匪鳣匪鮪,潛逃于淵。」
《儒林外史·第五〇回》:「要犯一名萬里,系本府已革生員,身中,面黃,微須,年四十九歲,潛逃在外。」
1、一定要加緊防范,以防罪犯潛逃。
2、基金公司倒閉,中國目前應(yīng)該還不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吧;至于基金經(jīng)理攜款潛逃,這個你就大可不必操心了,因為基金有些類似股票都有第三方存管,每個基金都有個托管行,我們的錢都是銀行在保管,基金公司只有使用權(quán),是卷不走的。
3、叁年前,他自公司卷款潛逃后,便杳如黃鶴,不知去向。
4、叁年前,他自公司捲款潛逃后,便杳如黃鶴,不知去向。
5、這家伙畏罪潛逃,今天自己送上門來,豈不是飛蛾投火。
6、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而這種死也是最純潔的。我是名弱者,欣賞了悲劇也扮演過悲劇,卻在最后一幕潛逃,人是活著,熱情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