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荒年。
英famine year;
⒈ 荒年。
引《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兇年,民弗病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如是則水旱不能憂,兇年不能累也。”
唐 薛能 《題逃戶》詩:“幾界事農(nóng)桑,兇年竟失鄉(xiāng)。”
⒈ 收成不好、鬧饑荒的年歲。唐·薛能〈題逃戶〉詩:「幾界瞢農(nóng)桑,兇年竟失鄉(xiāng)。」也作「兇歲」。
引《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近荒年
反豐年
1、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為虐,則寡取之;兇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
2、住持大師卻說,既然有同名之人應(yīng)了這一殺劫,那么我兒自然無事,只需過了這一兇年,再將記名金鎖贈予有緣之人,事情便可以徹底了結(jié)……
3、古代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對于太平盛世最高的期望不過是“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這種最低的期待。
4、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5、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6、孟子主張通過他的設(shè)想使民能夠“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