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悲痛憤怒。
例悲憤填膺。
英grief and indignation;
⒈ 悲痛憤慨。
引《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 蔡文姬 ﹞后感傷亂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一:“夫以 懷王 之死, 楚 人尚且悲憤不已,有‘ 楚 雖三戶,亡 秦 必 楚 ’之語。”
清 陳維崧 《念奴嬌·緯云弟三十作此詞因和其韻同半雪賦》詞:“知我平生悲憤事,惟有當頭明月。”
魯迅 《偽自由書·止哭文學》:“這實例,就如東三省的淪亡, 上海 的爆擊,凡是活著的人們,毫無悲憤的怕是很少很少罷。”
⒈ 悲傷憤怒。
引《后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傳》:「后感傷亂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
《三國演義·第二一回》:「于是董承取衣帶詔令觀之。玄德不勝悲憤。」
近悲痛 悲慘 悲哀
英語grief and indignation
法語peine et indignation
1、魯迅先生聽到愛國青年遭受反動派殺害的消息,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一篇篇戰(zhàn)斗的雜文。
2、本以為他選擇跳樓,無非是什么保清白之類的沖動之舉,自然少不了狂亂,驚恐或者悲憤的神情。
3、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4、快樂是美好的,只有這種情緒在被分享之后,才能被疊加。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美妙的生命體,每一個生命體的情緒,都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和事,比方說我們快樂的時候,周圍的朋友也喜歡聚攏來,我們悲憤的時候,朋友們也會遠離
5、我駐南使館被炸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無不悲憤填膺。
6、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fā)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