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言行人品超逸而不同流俗。
英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⒈ 見“蕭灑”。亦作“蕭灑”。
⒉ 清高脫俗;不拘束。
引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標(biāo),蕭灑出塵之想。”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宗之 蕭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宋 曾鞏 《芍藥廳》詩(shī):“何如蕭灑山城守,淺酌清吟 濟(jì)水 邊。”
⒊ 清麗;爽朗。
引唐 韋應(yīng)物 《善福寺閣》詩(shī):“晴明一登望,蕭灑此幽襟。”
唐 杜甫 《玉華宮》詩(shī):“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
宋 曾鞏 《江上懷介甫》詩(shī):“江上信清華,風(fēng)月亦蕭灑。”
⒋ 冷落;僻靜。
引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三:“晁無咎 閒居 濟(jì)州 金鄉(xiāng),葺 東皋歸去來園,樓觀堂亭,位置極蕭灑,盡用 陶 語名目之。”
元 耶律楚材 《過東勝用先君文獻(xiàn)公韻》之一:“荒城蕭灑枕長(zhǎng)河,古字碑文半滅磨。”
清 唐孫華 《壽郭雉先七十》詩(shī)之一:“城南蕭灑得吾廬,清德如村處士餘。”
⒌ 舒暢。
引唐 白居易 《蘭若偶居》詩(shī):“行止輒自由,甚覺身蕭灑。”
宋 張先 《生查子》詞:“當(dāng)初相見時(shí),彼此心蕭灑。近日見人來,卻恁相謾諕。”
⒍ 姿態(tài)自然,不呆板。
引唐 元稹 《畫松》詩(shī):“纖枝無蕭灑,頑干空突兀。”
宋 梅堯臣 《賦石昌言括蒼石屏》:“根深稱條葉,生意絶蕭灑。”
宋 司馬光 《雙竹》詩(shī):“蕭灑駢瑤甃,連翩拂璧璫。”
⒎ 細(xì)雨飄飛貌。
引唐 李商隱 《細(xì)雨》詩(shī):“蕭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
⒈ 形容人清高絕俗、灑脫不羈。也作「瀟灑」。
引《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biāo),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反土氣 拘泥
1、白茫茫的天,白茫茫的地,白茫茫的雪花蕭蕭灑灑。面對(duì)這樣銀裝素裹的世界,我心里不由升起幾分愉悅,于是便懷著踏雪賞冬的心境,融入這潔白的世界。
2、于是,他笑的前仰后合,絲毫都不顧及站在眼前的蕭灑心里是如何感受。
3、清晨的球館外,蕭灑正費(fèi)力的跟球館外面的斯蒂芬表達(dá)自己的需求。
4、你英俊蕭灑,身材高大,玉樹臨風(fēng),人見人愛,迷倒眾千少女,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將這個(gè)童話故事送給你,童言無忌別當(dāng)真喲,呵呵,愿你六一兒童節(jié)快樂。
5、約翰伍登走過來看見蕭灑的投籃姿勢(shì),一雙眼睛都看直了。
6、他是一個(gè)英俊蕭灑、親切友善的年輕人,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就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