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易·系辭上》:“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韓康伯注:“體神而明之,不假于象,故存乎其人。”孔穎達(dá)疏:“言人能神此易道而顯明之者,存在于其人。”后以“神而明之”謂表明玄妙的事理。
⒈ 后以“神而明之”謂表明玄妙的事理。
引《易·繫辭上》:“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韓康伯 注:“體神而明之,不假於象,故存乎其人。”
孔穎達(dá) 疏:“言人能神此易道而顯明之者,存在於其人。”
《晉書(shū)·杜預(yù)傳》:“夫宣盡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至于引商刻羽,戛玉敲金,雖曰神而明之,匪可言喻,亦由勉強(qiáng)而臻自然,蓋遵守成法之化境也。”
李逸侯 《宋宮十八朝演義》第十七回:“彼此相參考,相融合,變而通之,神而明之,依照朕的意思,制作新的舞曲,演成新的舞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