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白茆”。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茶名。
⒈ 亦作“白茆”。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
引《易·大過》:“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孔穎達(dá) 疏:“潔白之茅。”
《詩·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種草,潔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類。”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錫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參 《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詩:“長風(fēng)吹白茆,野火燒枯桑。”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shù)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jié)細(xì)實(shí),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jié),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⒉ 茶名。
引宋 楊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產(chǎn),六經(jīng)載之詳矣。獨(dú)異美之名未備…… 北苑 曰葉布絶品,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⒈ 植物名。禾本科白茅屬,宿根草本。高一、二尺,葉叢生,有平行脈,葉鞘無毛。葉生之前,莖頂密生白色毛穗,圓錐花序。其根味甜,可入藥。
英語cogon grass (Imperata cylindrica)?, used as thatching material in China and Indonesia
"白茅"解釋:
白茅是禾本科、白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壯的長根狀莖。
近義詞:
茅草、蘆葦、蒲草、蒿草
反義詞:
無
組詞:
白茅根、白茅花、白茅葉、白茅種子
一年級造句:
1. 白茅在田野里搖曳著,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
2. 我喜歡踩在白茅上,感覺軟綿綿的。
3. 白茅的葉子像劍一樣...
[ 查看更多 ]
1、含鉀的中藥如夏枯草、白茅根配服保鉀利尿藥時(shí),易產(chǎn)生高血鉀。
2、白茅根性寒,可清熱涼血、除濕利尿。
3、先將桑葉、菊花、苦竹葉、白茅根和薄荷分別去雜物,清水洗凈,瀝干水。
4、如白茅根、側(cè)柏葉,溫血止血如艾葉、灶心土,祛瘀止血如三七、蒲黃,澀血止血如仙鶴草、海螵蛸,膠類止血如阿膠、鱉甲膠,炭類止血如血余炭、棕櫚炭。
5、可適當(dāng)多吃消暑清熱、生津解渴的食材,如赤小豆、扁豆、薏米、白茅根、綠豆、豆腐、荷葉、蘆筍、水芹、苦瓜、冬瓜、絲瓜、節(jié)瓜、西瓜、雪梨、枇杷等。
6、常于家豫炙雞一只,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干,以裹雞,徑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漬綿,使有酒氣,斗米飯,白茅為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