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畢:用盡。說(shuō)不盡。取之不盡。
2. 達(dá)到極端:盡頭。山窮水盡。盡情。自盡(自殺)。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盡心。盡力。盡瘁。盡職。盡忠。盡責(z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4. 都,全:盡然。盡是白的。盡收眼底。盡釋前嫌。
jǐn1. 極,最:盡底下。
2. 力求達(dá)到最大限度:盡量(liàng )。盡管。
副詞
(1) (盡為“儘”和“盡”的簡(jiǎn)化字)
(2) 盡量,盡可能 。如:盡早;盡分(盡量);盡語(yǔ)(盡量告訴)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詞的前面 。如:盡南邊;盡前邊
(4) 老是;總 。如:盡子(總是;老是)
(5) 〈方〉∶保持某種事情的連續(xù)性 。如:他衣服都被汗?jié)裢噶耍€盡著干呢?這些日子盡下雨
動(dòng)詞
(1) 表示以某個(gè)范圍為界限,不得超過(guò) 。如:盡著一天把事情處理完
(2) 讓先 。如:盡讓(謙讓);盡著好位子坐;盡好的吃
(3) 任憑,縱使
惟有落紅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武衍《宮詞》
(4) 又如:盡下(聽?wèi){臣下;對(duì)臣下放心。帝王寬以待下)
(5) 另見
jǐn形容詞
(1) (盡原為“盡”的俗字;今為“盡”的簡(jiǎn)化字。會(huì)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東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義:器物中空) 同本義
盡,器中空也。——《說(shuō)文》
(2) 又如:盡觴(飲盡杯中之酒);盡光(精光。全無(wú)剩余)
動(dòng)詞
(1) 竭;完;沒(méi)有了
盡,竭也,終也。——《廣韻》
盡,止也。——《小爾雅》
盡莫不然也。——《墨子經(jīng)》
固民自盡。——《禮記·哀公問(wèn)》。疏:“謂竭盡。”
盡信書。——《孟子》
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禮記·曲禮》
盡信書。——《孟子》
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禮記·曲禮》
攻械盡。——《墨子·公輸》
民力盡于無(wú)用。——《墨子·七患》
馬力盡矣。——《荀子·哀公》
林盡水源。——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雪盡馬蹄輕。——唐· 王維《觀獵》詩(shī)
以盡吾齒。——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shuō)》
盡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xùn)|集·三戒》
燒盡北船。——《資治通鑒》
必盡吾力。——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又如:盡言(竭盡其言);盡志(竭盡心志);盡哀(竭盡哀思);盡盤將軍(指貪吃的人);盡敬(竭盡敬意)
(3) 達(dá)到極限
五帝三王之于樂(lè),盡之矣。——《呂氏春秋·明理》。注:“極也。”
(4) 又如:盡美(極美;完美);盡善(十分完善);盡齒(盡其年壽;指衰老)
(5)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如:盡辭(毫無(wú)保留地把話說(shuō)出來(lái));盡醉(盡情醉酒)
(6) 死
轉(zhuǎn)側(cè)床頭,惟思自盡。——《聊齋志異》
(7) 又如:盡命(終天年;效死;喪命);盡年(極其天年);盡死(效死);盡絕(絕滅)
(8) 努力完成
農(nóng)以力盡田,賈以察盡財(cái),百工以巧盡械器。——《荀子·榮辱》。謂:“精于事。”
(9) 又如:盡義務(wù)(盡本分,完成自己所應(yīng)做的事);盡規(guī)(竭力謀劃)
(10) 追問(wèn)
當(dāng)下心中大喜,卻故意的盡了那風(fēng)水幾句。——《兒女英雄傳》
(11) 消滅;消失
不過(guò)亡三十萬(wàn)金,則諸侯可盡。——《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介詞
(1) 到…底;到…盡頭 。如:盡歲(全年;整年);盡世(一輩子);盡日(一整天,一天到晚);盡人(所有的人);盡物(所有之物);盡止(盡頭;止境);盡頭路(末路;絕路);盡情話(絕情話;無(wú)情話);盡古(終古);盡場(chǎng)兒(到頭來(lái);自始至終)。又指農(nóng)歷月終。古以農(nóng)歷月終三十日為大盡,二十九日為小盡
(2) 姓
副詞
(1) 全部,都
虛實(shí)盡知。——《資治通鑒·唐紀(jì)》
盡殺其戍卒。
盡殺之。
盡戮之。
(2) 又如:應(yīng)有盡有;盡凈(全部不剩);盡皆(全都;完全);盡實(shí)(完全按照實(shí)情);盡多(全部,盡皆)
(3) 另見
盡【寅集上】【尸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3畫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huì)》在忍切,秦上聲。《說(shuō)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又《韓鄂歲華紀(jì)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wèi)大盡,二十九日爲(wèi)小盡。
又姓。見《萬(wàn)姓統(tǒng)譜》。
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huì)》子忍切,津上聲。《類篇》極也。《正韻》盡之也。《書·康誥》往盡乃心。《詩(shī)·小雅》孔惠孔時(shí),維其盡之。《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禮·樂(lè)記》殷周之
盡矣。
又《韻會(huì)》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又《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xué)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又《韻會(huì)》徐刃切《正韻》齊進(jìn)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yǔ)》齊國(guó)佐其語(yǔ)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wú)所諱也。《世說(shuō)新語(yǔ)》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盡【卷五】【皿部】
器中空也。從皿?聲。慈刃切
(盡)器中空也。釋詁。觳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罊殲拔殄盡也。曲禮曰。虛坐盡後。實(shí)坐盡前。卽忍切。俗作儘。亦空義之引伸。從皿。?聲。慈忍切。十二部。
◎ 粵語(yǔ):zeon6
◎ 潮州話:之因6 ,zing6(ch?ng) [揭陽(yáng)]zêng6(ch?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