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姓

[ jī ]

讀音:jī

拼音:ji

簡繁:姬

五筆:VAHH

五行:木

部外:暫無

五筆:VAHH

筆畫:10畫

吉兇:暫無

倉頡:VSLL

結(jié)構(gòu):左右

鄭碼:ZMH

四角:41412

區(qū)位:2807

統(tǒng)一碼:59EC

異體字:?,?

英漢互譯:beauty,imperial concubine

筆順:撇點(diǎn)、撇、橫、橫、豎、豎、橫折、橫、豎、豎折/豎彎

筆順演示

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dú)w“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92018年2014年
2013年2292007年2006年207
1995年2491987年2371982年275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97

內(nèi)容來源于:www.shishangyizu.com

起源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也是吳國、魯國、燕國、衛(wèi)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有近5000年歷史。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占《百家姓》總數(shù)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姬姓是名副其實(shí)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周朝始祖后稷、勾吳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fā)、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滿、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鄭莊公姬寤生、晉文公姬重耳、吳王闔閭,以及神醫(yī)扁鵲、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職、子產(chǎn)姬僑、禪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際可、新中國前外交部長姬鵬飛等。

源流發(fā)展

源于黃帝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所以黃帝又稱姬軒轅。《史記·五帝本紀(jì)》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 《史記·三代世表》記載:堯立后稷以為大農(nóng),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繼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發(fā)大封諸侯時,姬姓國有53個,當(dāng)時可以說遍地姓姬。

外姓更改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占《百家姓》總數(shù)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姬姓是名副其實(shí)的“萬姓之祖”。

公孫姓恢復(fù)。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為褒魯節(jié)侯,奉周祀侯二千戶,本系魯頃公姬仇之裔,更姓為公孫氏,后來又恢復(fù)為姬姓。

周姓恢復(fù)。根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南北朝陳時,尚書右仆射周弘正,召附王偉,避侯景諱,改為姬姓;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為姬。

宗姓所改。《續(xù)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記載: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屬河南省),章宗時(1190~1208)避睿宗諱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堯),凡太宗諸子皆加“山”為崇,并改宗氏為姬姓。

雍姓所改。金國時澤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為避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之名諱,改姓為姬,名志真,其后世沿用姬姓。

少數(shù)民族

白族姬姓,為“雞氏族”諧音所變。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據(jù)傳清朝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國人姓氏所改。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也有姬姓 。

滿族姬姓,為近代才才有,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格格氏,滿語為Gege Hala,漢義“姐姐”,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為古靺鞨族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就出現(xiàn)的原始姓氏。靺鞨族以傳統(tǒng)漁獵為生,后成為靺鞨族黑水部,史稱黑水靺鞨,在唐朝時期隸屬于黑水都督府的管轄之下。到了宋朝時期,黑水靺鞨演變?yōu)橥觐伈浚瓷妫窀袷霞雌浞种е唬谰雍邶埥匕兜貐^(qū)。清朝中葉以后,格格氏所冠漢姓即為姬氏 。

少數(shù)民族姬姓的分布范圍、人口都遠(yuǎn)不及黃帝姬姓。

中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均有姬姓人員,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山西、陜西、河北、蘇北、淮北,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湖北省老河口、襄陽,湖南省芷江,貴州省臺江縣,云南省瀘水、河口、隴川,四川省合江縣,福建省寧德市、吉林省四平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甘肅省蘭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福海縣,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盟等地。姬姓族人主要為漢族,滿、回、白、壯、苗、水、布依、僳僳族等多個民族也有姬姓人家。

姬姓的望郡在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壽丘堂:因?yàn)辄S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黃帝又是生于壽丘,所以有這個堂號。

赤舄堂:歌頌周公旦的詩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一、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貴州之臺江,云南之瀘水、河口、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漢、滿、回、白、壯、苗、水、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許慎《說文解字》注云:“黃帝居姬水,以為姓,從女臣聲。”

2、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云:“軒轅子二十五人,唯青陽與倉林氏得姬姓。稷本黃帝裔,故堯賜姬也。”《史記·三代世表》亦云:“堯立后稷,以為大農(nóng),姓之曰姬氏。”后稷即周之始祖。(按:鄭樵則云:帝嚳生姬水,因以為姓。裔孫周文王,三十余代至赧王,子孫號姬氏。)(3)或?yàn)橹苄账摹!缎帐峡悸浴纷⒃疲骸傲褐芎胝t附王偉,避侯景諱,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梁”,指南北朝時之南朝“梁”(按:《姓氏詞典》稱“五代時后梁”云云,誤)。侯景,朔方人,北魏將,后降梁,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后又舉兵反梁,自稱漢帝。不知其何以諱“姬”。

4、或?yàn)樽谛账摹!独m(xù)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載:“金宗端修,章宗時避睿宗諱上一字(按:金睿宗名宗堯),改宗氏為姬氏。”

5、白族姬姓,為雞姓所改。源于氏族圖騰。白族語“介恥”,或作“蓋恥”,意為“雞氏族”,遂以雞為姓,或諧雞音而為姬、紀(jì)等姓。見《中國人的姓名·白族》。

6、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據(jù)傳清代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漢代有姬嘉,武帝時人;隋代有姬威;唐代有姬處遜;明代有姬文允,滕縣縣令。

二、

姬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山東等省多此姓,二省姬姓約占全國漢族姬姓人口59%。

姬姓起源:

1、黃帝生于壽丘(故城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于姬水(在山東境),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原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見皇甫謐《索隱》。一說,黃帝之子得姓者14,為12姓:姬、酋、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一說,姬姓系黃帝族系之姓,而姜姓系周之外戚之姓。

2、北魏鮮卑人有姬姓。

3、南北朝陳時尚書右仆射周弘平、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均因事改姓姬。

4、金章宗詔,為避睿宗名諱,凡太宗諸子之宗姓皆加山為崇姓,其余宗姓皆改為姬姓,見《金史·宗端修傳》。

5、清滿洲人有姬姓。

6、云南白族以雞為原始圖騰的氏族,漢姓有姬、紀(jì)、奚、高、黃等。

7、苗、土家、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姬姓名人:

姬嘉,漢時封周子南君。

郡望:南陽。

變化:唐時水部郎中姬居遜世居長安,開元初明皇以嫌名改為周氏。

歷史名人

姬姓古代名人

顓頊號高陽氏,五帝之一,相傳是黃帝的兒子昌意的后代。二十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后裔。

帝嚳名俊,一作夋,號高辛氏,史稱帝嚳,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不窋夏朝,周部族首領(lǐng)、周朝先祖。

公劉名劉,史稱公劉,周部族的杰出首領(lǐng),修復(fù)后稷之業(yè),務(wù)耕種行,遷國于磁、豳,周道之興自此。

古公亶父名亶,上古周族領(lǐng)袖,是周文王的祖父,史稱古公亶父,姬發(fā)追謚他為“周太王”。

泰伯本名姬泰,史稱泰伯、太伯,古公亶父長子。太王欲傳位季歷及其子昌,太伯乃與仲雍讓位三弟季歷而出逃至荊蠻號勾吳,是吳國第一代君主。

姬昌商朝末年,即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的領(lǐng)袖。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滅商的基礎(chǔ)。姬昌死后,他的兒子姬發(fā)滅商建周,追封其為文王。姬昌根據(jù)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而推演的《周易》被譽(yù)為“群經(jīng)之首”。

姬發(fā)周朝,中國周代第一代王,史稱周武王,姬昌次子,因其兄被紂王殺害,他繼承父親遺志,于公元前1046年2月消滅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姬發(fā)滅商建周,改“帝”為“王”,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第一王”。

姬奭戰(zhàn)國,又稱召伯,也稱召康公、召公奭。曾輔佐周武王滅商,被封于薊,建立的諸侯國燕國,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

畢公高本名姬高,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吞并東夷畢方周初時,他被封于畢,伯爵。成王時,入為天子三公之一,故稱畢公,史稱畢公高。

姬封周朝,周文王之子,原封于康,史稱康叔封、衛(wèi)康叔。武庚亂平后,周公把殷原統(tǒng)治地區(qū)封給他,定都朝歌,監(jiān)管殷的余民;并分給殷民七族,駐重兵八師,建立衛(wèi)國,為衛(wèi)國的始祖。

姬誦周朝,史稱周成王,周武王之子,是中國西周第二代國王,謚號成王。,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周成王親政后,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qiáng)了西周王朝的統(tǒng)治。

姬禽周朝,史稱伯禽,尊稱禽父,周公旦長子,周朝諸侯國魯國的第一任國君。

姬釗西周,史稱周康王,西周第三位君主。與周成王在統(tǒng)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余年不用”,被譽(yù)為成康之治。

姬滿西周,史稱周穆王,西周第五位君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于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稱“穆天子”,關(guān)于他的傳說,層出不窮,最著名的則是記載周穆王的《穆天子傳》。

姬和周朝,史稱衛(wèi)武公,謚衛(wèi)睿圣武公,衛(wèi)國第11代國君,他在執(zhí)政期間,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興辦牧業(yè),政通人和,百姓和集。

姬宜臼東周,即周平王,東周第一代王。

姬寤生春秋,即鄭莊公,鄭國第三代國君,毛澤東評價鄭莊公“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被稱為“春秋小霸”。

姬詭諸春秋,即晉獻(xiàn)公,春秋時期的晉國君主,消滅強(qiáng)敵虞、虢,史稱其“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管仲春秋,名夷吾,字仲,謚敬,法家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經(jīng)濟(jì)學(xué)家、改革家,被譽(yù)為“圣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hù)者”。

姬重耳春秋,即晉文公,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

姬歡春秋,史稱晉襄公,通稱晉侯歡,春秋中前期晉國國君,在位期間繼其父晉文公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將晉國霸權(quán)再度推向高峰。

闔閭春秋,本名姬光。泰伯、仲雍之后裔,吳國君主,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師,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復(fù)國。

姬夫差春秋,又稱吳王夫差,春秋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

商鞅戰(zhàn)國,衛(wèi)國國君的后裔,又稱衛(wèi)鞅、公孫鞅,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后因在河西之戰(zhàn)中立功獲封于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qiáng)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

姬職春秋,史稱燕昭王,謚號昭襄王,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上將軍樂毅聯(lián)合五國攻齊攻破齊國,占領(lǐng)齊國七十多城,造就了燕國盛世。

姬丹戰(zhàn)國,即燕太子丹,策劃荊軻刺秦王事件失敗,被燕王喜斬首獻(xiàn)給秦國。

姬嘉西漢,西漢時期周子南君國的第一代國君。

姬相如王莽新朝,周公旦后裔,新王莽元始元年十一月,繼承褒魯侯爵位,負(fù)責(zé)祭祀周公,并改姓為公孫姓,稱公孫相如,后又改回姬姓。

姬常東漢,東漢時期衛(wèi)公國衛(wèi)公,史稱周承休公。

姬澹南北朝,字世雅,南北朝時候后魏的信義將軍,被封為樓煩侯。

周公本名姬旦,尊稱為叔旦,史稱周公旦,是周朝歷史上第一代周公,謚號周文公。《尚書大傳》稱“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行書,五年?duì)I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姬周設(shè)立的“嫡長宗法繼承制”與“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yuǎn);尤其是制定的《周禮》,對締造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強(qiáng)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 ;周王朝亦為“華夏”一詞的創(chuàng)造者與最初指代 。夏曾佑評價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guān)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姬僑春秋,字子產(chǎn),又字子美,人們又稱他為公孫僑、鄭子產(chǎn),春秋后期鄭國人,與孔子同時,是孔子非常尊敬的人之一,是當(dāng)時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魯班(前507年-前444年),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中國建筑鼻祖木匠鼻祖。

慧可南北朝,又名僧可,俗名姬光,號神光,著名高僧,得達(dá)摩衣缽真?zhèn)鳎嵌U宗代表性人物之一,被尊為禪宗二祖。

姬敏明朝,明朝西安知府,字號學(xué),孟津人,律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

郡望

姬姓的望郡在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壽丘堂:因?yàn)辄S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黃帝又是生于壽丘,所以有這個堂號。

赤舄堂:歌頌周公旦的詩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一、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貴州之臺江,云南之瀘水、河口、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漢、滿、回、白、壯、苗、水、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許慎《說文解字》注云:“黃帝居姬水,以為姓,從女臣聲。”

2、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云:“軒轅子二十五人,唯青陽與倉林氏得姬姓。稷本黃帝裔,故堯賜姬也。”《史記·三代世表》亦云:“堯立后稷,以為大農(nóng),姓之曰姬氏。”后稷即周之始祖。(按:鄭樵則云:帝嚳生姬水,因以為姓。裔孫周文王,三十余代至赧王,子孫號姬氏。)(3)或?yàn)橹苄账摹!缎帐峡悸浴纷⒃疲骸傲褐芎胝t附王偉,避侯景諱,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梁”,指南北朝時之南朝“梁”(按:《姓氏詞典》稱“五代時后梁”云云,誤)。侯景,朔方人,北魏將,后降梁,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后又舉兵反梁,自稱漢帝。不知其何以諱“姬”。

4、或?yàn)樽谛账摹!独m(xù)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載:“金宗端修,章宗時避睿宗諱上一字(按:金睿宗名宗堯),改宗氏為姬氏。”

5、白族姬姓,為雞姓所改。源于氏族圖騰。白族語“介恥”,或作“蓋恥”,意為“雞氏族”,遂以雞為姓,或諧雞音而為姬、紀(jì)等姓。見《中國人的姓名·白族》。

6、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據(jù)傳清代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漢代有姬嘉,武帝時人;隋代有姬威;唐代有姬處遜;明代有姬文允,滕縣縣令。

二、

姬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山東等省多此姓,二省姬姓約占全國漢族姬姓人口59%。

姬姓起源:

1、黃帝生于壽丘(故城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于姬水(在山東境),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原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見皇甫謐《索隱》。一說,黃帝之子得姓者14,為12姓:姬、酋、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一說,姬姓系黃帝族系之姓,而姜姓系周之外戚之姓。

2、北魏鮮卑人有姬姓。

3、南北朝陳時尚書右仆射周弘平、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均因事改姓姬。

4、金章宗詔,為避睿宗名諱,凡太宗諸子之宗姓皆加山為崇姓,其余宗姓皆改為姬姓,見《金史·宗端修傳》。

5、清滿洲人有姬姓。

6、云南白族以雞為原始圖騰的氏族,漢姓有姬、紀(jì)、奚、高、黃等。

7、苗、土家、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姬姓名人:

姬嘉,漢時封周子南君。

郡望:南陽。

變化:唐時水部郎中姬居遜世居長安,開元初明皇以嫌名改為周氏。

姓氏源流

一、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貴州之臺江,云南之瀘水、河口、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漢、滿、回、白、壯、苗、水、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許慎《說文解字》注云:“黃帝居姬水,以為姓,從女臣聲。”

2、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云:“軒轅子二十五人,唯青陽與倉林氏得姬姓。稷本黃帝裔,故堯賜姬也。”《史記·三代世表》亦云:“堯立后稷,以為大農(nóng),姓之曰姬氏。”后稷即周之始祖。(按:鄭樵則云:帝嚳生姬水,因以為姓。裔孫周文王,三十余代至赧王,子孫號姬氏。)(3)或?yàn)橹苄账摹!缎帐峡悸浴纷⒃疲骸傲褐芎胝t附王偉,避侯景諱,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梁”,指南北朝時之南朝“梁”(按:《姓氏詞典》稱“五代時后梁”云云,誤)。侯景,朔方人,北魏將,后降梁,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后又舉兵反梁,自稱漢帝。不知其何以諱“姬”。

4、或?yàn)樽谛账摹!独m(xù)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載:“金宗端修,章宗時避睿宗諱上一字(按:金睿宗名宗堯),改宗氏為姬氏。”

5、白族姬姓,為雞姓所改。源于氏族圖騰。白族語“介恥”,或作“蓋恥”,意為“雞氏族”,遂以雞為姓,或諧雞音而為姬、紀(jì)等姓。見《中國人的姓名·白族》。

6、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據(jù)傳清代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漢代有姬嘉,武帝時人;隋代有姬威;唐代有姬處遜;明代有姬文允,滕縣縣令。

二、

姬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山東等省多此姓,二省姬姓約占全國漢族姬姓人口59%。

姬姓起源:

1、黃帝生于壽丘(故城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于姬水(在山東境),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原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見皇甫謐《索隱》。一說,黃帝之子得姓者14,為12姓:姬、酋、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一說,姬姓系黃帝族系之姓,而姜姓系周之外戚之姓。

2、北魏鮮卑人有姬姓。

3、南北朝陳時尚書右仆射周弘平、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均因事改姓姬。

4、金章宗詔,為避睿宗名諱,凡太宗諸子之宗姓皆加山為崇姓,其余宗姓皆改為姬姓,見《金史·宗端修傳》。

5、清滿洲人有姬姓。

6、云南白族以雞為原始圖騰的氏族,漢姓有姬、紀(jì)、奚、高、黃等。

7、苗、土家、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姬姓名人:

姬嘉,漢時封周子南君。

郡望:南陽。

變化:唐時水部郎中姬居遜世居長安,開元初明皇以嫌名改為周氏。

堂號

姬姓的望郡在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壽丘堂:因?yàn)辄S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黃帝又是生于壽丘,所以有這個堂號。

赤舄堂:歌頌周公旦的詩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一、

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貴州之臺江,云南之瀘水、河口、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漢、滿、回、白、壯、苗、水、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許慎《說文解字》注云:“黃帝居姬水,以為姓,從女臣聲。”

2、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云:“軒轅子二十五人,唯青陽與倉林氏得姬姓。稷本黃帝裔,故堯賜姬也。”《史記·三代世表》亦云:“堯立后稷,以為大農(nóng),姓之曰姬氏。”后稷即周之始祖。(按:鄭樵則云:帝嚳生姬水,因以為姓。裔孫周文王,三十余代至赧王,子孫號姬氏。)(3)或?yàn)橹苄账摹!缎帐峡悸浴纷⒃疲骸傲褐芎胝t附王偉,避侯景諱,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梁”,指南北朝時之南朝“梁”(按:《姓氏詞典》稱“五代時后梁”云云,誤)。侯景,朔方人,北魏將,后降梁,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后又舉兵反梁,自稱漢帝。不知其何以諱“姬”。

4、或?yàn)樽谛账摹!独m(xù)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載:“金宗端修,章宗時避睿宗諱上一字(按:金睿宗名宗堯),改宗氏為姬氏。”

5、白族姬姓,為雞姓所改。源于氏族圖騰。白族語“介恥”,或作“蓋恥”,意為“雞氏族”,遂以雞為姓,或諧雞音而為姬、紀(jì)等姓。見《中國人的姓名·白族》。

6、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據(jù)傳清代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漢代有姬嘉,武帝時人;隋代有姬威;唐代有姬處遜;明代有姬文允,滕縣縣令。

二、

姬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山東等省多此姓,二省姬姓約占全國漢族姬姓人口59%。

姬姓起源:

1、黃帝生于壽丘(故城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于姬水(在山東境),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原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見皇甫謐《索隱》。一說,黃帝之子得姓者14,為12姓:姬、酋、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一說,姬姓系黃帝族系之姓,而姜姓系周之外戚之姓。

2、北魏鮮卑人有姬姓。

3、南北朝陳時尚書右仆射周弘平、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均因事改姓姬。

4、金章宗詔,為避睿宗名諱,凡太宗諸子之宗姓皆加山為崇姓,其余宗姓皆改為姬姓,見《金史·宗端修傳》。

5、清滿洲人有姬姓。

6、云南白族以雞為原始圖騰的氏族,漢姓有姬、紀(jì)、奚、高、黃等。

7、苗、土家、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姬姓名人:

姬嘉,漢時封周子南君。

郡望:南陽。

變化:唐時水部郎中姬居遜世居長安,開元初明皇以嫌名改為周氏。

其他姓氏

欄目導(dǎo)航

熱門姓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国产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日本成本人视频| 动漫美女羞羞漫画|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app下载 |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国产在线视频国产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视频天天爽|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女人腿张开让男人桶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高清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 99热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午夜电影免费观看| 124du在线观看| 新婚熄与翁公老张林莹莹|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高中生的放荡日记h| 天天操综合视频| 久青草国产手机在线观|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中国黄色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同桌好舒服好粗好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