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姓

[ xìng ]

讀音:xìng

拼音:xing

簡繁:幸

五筆:FUFJ

五行:水

部外:暫無

五筆:FUFJ

筆畫:8畫

吉兇:吉

倉頡:GTJ

結構:上下

鄭碼:BUB

四角:40401

區位:4850

統一碼:5E78

異體字:?,倖,婞,?,?,?,羍,?

英漢互譯:luck(ily),favor,fortunately

筆順:橫、豎、橫、點、撇、橫、橫、豎

筆順演示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062018年2014年
2013年3932007年2006年453
1995年411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58

內容來源于:www.shishangyizu.com

起源

幸姓主要源自:姬姓。

幸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賜其叔姬偃的姓氏,屬于帝王賜姓為氏。周文王第四十七子、周武王之弟姬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周成王在壬戍歲(公元前1079年)賜其叔姬偃為“幸”姓,史稱偃公,其后裔子孫世襲父職四代。

幸姓起源二

源于古代帝王信任親近的幸臣,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據清朝學者張澍的《姓氏五書》記載,是幸臣的后代,以祖上為榮而取“幸”為姓或被帝王賜予“幸”姓而形成的。

幸臣,就是君主最寵信親近的臣子。因此幸氏的家族理當興盛,所以,歷代幸氏的先人見諸史書記載的很多。在中國古代,幸氏的望族大多出于豫章郡 得姓始祖 偃公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被周成王賜為“幸”姓,史稱偃公,為幸氏之始祖。

幸姓起源于上古帝王信任親近的大臣,即幸臣,認為起源于河北滄州清池,始祖幸偃因鎮守雁門有功,于公元前1079年成王賜姓“幸”。春秋時(公元前625年),14世尚璣公因仕遷徙于江西高安洪城。東漢時32世棠公隨父維新公遷建昌(今江西奉新縣)。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塾公父子因守雁門兼領渤海滄州節度使再遷清池。唐朝總章年間(公元669年),世居江西高安幕山的幸茂宏由滄州遷居四川,武則天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任南昌府丞又遷返高安,故江南幸姓稱茂宏公為一世祖。68世軒公隨父奉公涉汴(河南開封),軒公之弟潭公后裔遷江西廣昌。至宋末,74世擴公在康王南渡輔佐有功授高安丞,又返遷高安。擴公生三子,長子之仁公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由高安分居寧州安鄉溫泉湯(今江西修水縣黃沙湯橋)。次子之文公分居新吳進城鄉東園里(今江西奉新縣上富鎮東坑村)后有幸登嶷先遷江西遂川、上猶,后定居于贛州南康。明初,幸登嶷之曾孫郎酆于1369年遷居福建寧化石壁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其曾孫欽鳳、宗遠、智崇、宗明四兄弟入廣東梅州興寧一帶,后傳往廣東各地。三子之武公承基高安洪城及永樂一年由高安遷往江西九江市瑞昌,江西贛州于都、四川、湖北,以及東南亞和臺灣等地。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置郡,秦漢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后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于雁門山,于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守。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渤海郡為遼太宗耶律德光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豫章郡:漢朝時期豫章郡治。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雁門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稱南昌堂。

一、xì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大連、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南康、福建之清流、廣東之新會及高要、廣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高山族有此姓氏。《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引清張澍語曰:“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望出南昌、雁門。《晉書》有術士幸靈;唐代有幸南容,洪州人;宋代有幸伯、幸佑、幸之武,登進士第;元代有幸興之,至正進士;明代有幸實,永樂進士。

二、

幸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口不多。

幸姓起源: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

幸姓名人:

幸子豹,東漢時人,任朱崖太守。幸南容,唐時高安人,有文學,貞元進士,仕至國子祭酒。

郡望:南昌、雁門,豫章。

變化:五代時夔州人幸寅遜,《古今姓氏書辯證》作涬寅遜。涬為幸之誤。

歷史名人

幸姓古代名人

幸成漢朝,漢大臣。

幸子豹漢朝,漢大臣。

幸靈晉朝,晉朝術士,豫章建昌人。傳奇人物,善卜筮。

幸南容唐朝,唐朝學者,江西高安人。唐德宗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登穆寂榜進士。官至太常卿、國子監祭酒、太子賓客贈渤海郡開國子謚。

幸軾唐朝,唐朝學者,江西高安人。幸南容之孫。博學強記,有祖風。通文史,博地理,善哲辯。唐僖宗中和年間官拜太子校書郎。

幸思順南宋,南宋儒學學者。

幸元龍南宋,南宋官員,筠州高安人。慶元五年進士,調湘陰簿。居家十馀年,嘉定七年,出為京山縣丞。嘉定九年,調隨州州學教授。嘉定十五年,知當陽縣。嘉定十七年,任郢州通判。

幸夤遜五代,后蜀臣。一作幸寅遜,又作辛夤遜。夔州云安(今四川云陽)人,一作成都人。仕五代后蜀。初為茂州錄事參軍。時后主酷好擊毬馳騁,左右多不敢諫,夤遜上疏勸諫之。遷新都令,歷司門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出知武信軍府,加史館修撰,改給事中、翰林學士,加工部侍郎,判吏部三銓事,領簡州刺史。后蜀亡,降宋,授右庶子。尋上疏諫獵,為宋太祖所嘉賞。開寶五年,為鎮國軍行軍司馬。罷職,時年九十余,尚有仕進意,治裝赴闕,未登路而卒。夤遜性穎悟,善屬文,嘗與修《前蜀書》。所著有《王氏開國記》,已佚。亦能詩。后蜀孟昶嘗于歲除日令其作桃符詩獻上,此為楹聯之始作。今存詩一首及斷句一聯,見《全唐詩》卷七六一及卷八七五。《全唐詩補編·續拾》卷五二補其詩二首四句。文一篇,見《全唐文》卷八九一。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三一、《宋史》卷四七九、《十國春秋》卷五四。

郡望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置郡,秦漢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后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于雁門山,于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守。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渤海郡為遼太宗耶律德光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豫章郡:漢朝時期豫章郡治。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雁門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稱南昌堂。

一、xì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大連、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南康、福建之清流、廣東之新會及高要、廣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高山族有此姓氏。《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引清張澍語曰:“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望出南昌、雁門。《晉書》有術士幸靈;唐代有幸南容,洪州人;宋代有幸伯、幸佑、幸之武,登進士第;元代有幸興之,至正進士;明代有幸實,永樂進士。

二、

幸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口不多。

幸姓起源: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

幸姓名人:

幸子豹,東漢時人,任朱崖太守。幸南容,唐時高安人,有文學,貞元進士,仕至國子祭酒。

郡望:南昌、雁門,豫章。

變化:五代時夔州人幸寅遜,《古今姓氏書辯證》作涬寅遜。涬為幸之誤。

姓氏源流

一、xì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大連、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南康、福建之清流、廣東之新會及高要、廣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高山族有此姓氏。《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引清張澍語曰:“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望出南昌、雁門。《晉書》有術士幸靈;唐代有幸南容,洪州人;宋代有幸伯、幸佑、幸之武,登進士第;元代有幸興之,至正進士;明代有幸實,永樂進士。

二、

幸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口不多。

幸姓起源: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

幸姓名人:

幸子豹,東漢時人,任朱崖太守。幸南容,唐時高安人,有文學,貞元進士,仕至國子祭酒。

郡望:南昌、雁門,豫章。

變化:五代時夔州人幸寅遜,《古今姓氏書辯證》作涬寅遜。涬為幸之誤。

堂號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置郡,秦漢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后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于雁門山,于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守。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渤海郡為遼太宗耶律德光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豫章郡:漢朝時期豫章郡治。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雁門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稱南昌堂。

一、xì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大連、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南康、福建之清流、廣東之新會及高要、廣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高山族有此姓氏。《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引清張澍語曰:“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望出南昌、雁門。《晉書》有術士幸靈;唐代有幸南容,洪州人;宋代有幸伯、幸佑、幸之武,登進士第;元代有幸興之,至正進士;明代有幸實,永樂進士。

二、

幸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口不多。

幸姓起源:其先得幸于君,因以為氏。如寵氏、賞氏之類。

幸姓名人:

幸子豹,東漢時人,任朱崖太守。幸南容,唐時高安人,有文學,貞元進士,仕至國子祭酒。

郡望:南昌、雁門,豫章。

變化:五代時夔州人幸寅遜,《古今姓氏書辯證》作涬寅遜。涬為幸之誤。

[ 幸 ]字的同音字 - [ xing ]

其他姓氏

欄目導航

熱門姓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koreanbjneat| 高嫁肉柳风车动漫|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中文字幕mv|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 另类人妖交友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剧看黄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网址|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亚洲图片欧美在线| 福利视频1000| 波多野结衣和邻居老人公|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欧美乱子欧美猛男做受视频伦xxxx96| j8又粗又大又长又爽又硬男男| 国产精品bbwbbwbbw| 国产99精华液|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黑丝袜在线| 日本成人在线播放| 国产ts人妖系列视频网站|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香蕉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日产精品卡2卡三卡乱码网址 |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自由自在| www性久久久com|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图| 最新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