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如镕金,涌上滄海流。一朝復一朝,鑄出萬古愁。
大爐石破碎,世事安得休。明月只照夜,時時如屈鉤。
常娥與玉兔,搗藥何所瘳。大患不自治,更被蝦蟆偷。
我思天地間,二物最取尤。措置尚若此,細故曷用憂。
著書欲傳道,未必如孔丘。當時及后代,見薄彼耽周。
功名信難立,德行徒自脩。勞勞于我生,蒂掛同贅疣。
不如聽鄰笛,就其舉杯甌。笛不煩教養,酒不煩取求。
從今醉至春,從夏醉至秋。勿禁雞?魚,間薦鶉雁鳩。
況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計較無以過,試共阮籍謀。
赴刁景純招作將進酒呈同會。宋代。梅堯臣。 日光如镕金,涌上滄海流。一朝復一朝,鑄出萬古愁。大爐石破碎,世事安得休。明月只照夜,時時如屈鉤。常娥與玉兔,搗藥何所瘳。大患不自治,更被蝦蟆偷。我思天地間,二物最取尤。措置尚若此,細故曷用憂。著書欲傳道,未必如孔丘。當時及后代,見薄彼耽周。功名信難立,德行徒自脩。勞勞于我生,蒂掛同贅疣。不如聽鄰笛,就其舉杯甌。笛不煩教養,酒不煩取求。從今醉至春,從夏醉至秋。勿禁雞?魚,間薦鶉雁鳩。況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計較無以過,試共阮籍謀。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讀蘇武李陵司馬遷傳。宋代。華岳。 白旄持節使單于,萬里風煙十載余。柳毅不行沙漠路,卻憑歸雁為傳書。
酒泉子 春夜。清代。吳綺。 花影夭邪,晴月照人今夜。羅窗半展淚痕斜,有些些。巫山欲夢楚云遮,繡被香寒宮麝。隔墻聞響七香車,是誰耶。
扃岫為張支使作二首。宋代。姜特立。 老去林泉屬我,時來軒冕輸君。正好南冥運翼,未用北山移文。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道上觀別者。宋代。王稱。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死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圣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爾行獨何之,萬里觸炎埃。五嶺表異服,更邈天一涯。毒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