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別恨非一,棄置我宗英。向用五經笥,今為千里行。
裹糧顧庭草,羸馬詰朝鳴。斗酒對寒食,雜花宜晚晴。
春衣采洲路,夜飲南陽城。客夢峴山曉,漁歌江水清。
楚俗少相知,遠游難稱情。同人應館谷,刺史在郊迎。
只合侍丹扆,翻令辭上京。時方春欲暮,嘆息向流鶯。
春送從叔游襄陽。唐代。李頎。 言別恨非一,棄置我宗英。向用五經笥,今為千里行。裹糧顧庭草,羸馬詰朝鳴。斗酒對寒食,雜花宜晚晴。春衣采洲路,夜飲南陽城。客夢峴山曉,漁歌江水清。楚俗少相知,遠游難稱情。同人應館谷,刺史在郊迎。只合侍丹扆,翻令辭上京。時方春欲暮,嘆息向流鶯。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臺)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xiāng)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李頎。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臺)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xiāng)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和子瞻濠州七絕涂山。宋代。蘇轍。 娶婦山中不肯留,會朝山下萬諸侯。古人辛苦今誰信,只見清淮入海流。
在伯考試未歸有懷。宋代。趙蕃。 木落山空君未歸,我行江山幾依依。山空木落有佳處,政爾待君相發(fā)揮。
送陳郎中重使西域十首 其四。。李昌祺。 疊鼓雜鳴笳,天風送使槎。內臣金鏤帶,壯士鐵為檛。去路緣青海,行營駐白沙。單于爭慕義,不用李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