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明光先一年已寫成此詩上聯二句,久思不得下聯。次年中秋,再得下聯二句。遂不勝其喜,徑登寺樓鳴鐘示慶。此時,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鐘,滿城皆驚。天亮查問,欲斬撞鐘者。明光到案后,稟知玩月得詩,并誦此詩,先主聞而甚喜,釋之而去。這首詩明明是描繪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會成為慶賀自己受禪登位而作,引為祥兆,純屬巧合。不過,詩寫得也的確很有聲勢,大氣磅礴,不失為大手筆。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四十三。清代。姚燮。 秦塵起關朔,西挾太行走。排風入東界,齊魯遍蒼狗。高天掛木葉,白日墮星斗。奔車陷低穴,驚馬折其首。誰摶九州土,上與塞天口。不測誠難虞,在境已身受。但持艱險暫,自得順平久。廓清還太虛,渣滓復何有?
抱膝吟。。于石。 治亂古來有,英雄今豈無。人情云聚散,世態草榮枯。事定見天理,時艱識丈夫。山川渺何許,煙雨暗平蕪。
自廈門泛舟渡臺灣海中見夕陽感賦。。俞明震。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春感。宋代。陳紀。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總緣愁。棱棱顏面塵埃滿,渺渺山河歲月遒。谷飲芝餐皆可飽,人生何必稻粱謀。
赴金陵舟過霅川偶作 其一。宋代。李光。 孤村遠浦接微茫,處處經行看插秧。卻憶年時住家處,藕花無數繞林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