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
風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
縲囚終老無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
冉溪。唐代。柳宗元。 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風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縲囚終老無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
從小就發(fā)奮圖強希望建功立業(yè),以身許國從未想過謀取個人幸福。
在政治風波中跌倒被貶萬里之外,壯志瓦解成了未被捆綁的囚徒。
囚居到老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只愿在瀟水冉溪邊上選個居處。
學習那東漢的壽張侯樊重,在南園種上漆樹待它成材后制作器物。
冉溪:又名染溪,在永州西南。柳宗元曾筑室溪邊,并將其改名為愚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注:“公易其名為愚溪者是也。”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區(qū)河西,東流入瀟水。
陳力:貢獻才力。希:期望。公侯:古代五等爵位中最高的兩級。這里指創(chuàng)建公侯般的業(yè)績。
許國:為國家獻身,效力。許,應允。為身謀:為自已打算。
風波一跌:指在永貞元年(805年)參加革新運動而被貶的事。跌,失足、挫折。逝萬里:指被貶謫到遙遠的永州。逝,去、往、遷。
壯心:雄心壯志。縲(lèi)囚:被拘禁的囚犯。縲,拘囚犯人的繩索。
馀事:以外的事。馀,以后,以外。
卜:選擇。湘西:瀟水西邊。柳宗元詩文中常以湘代瀟。
壽張:地名,即今山東省壽張縣。樊敬侯:指東漢人樊重,字君云,漢光武帝的內(nèi)戚。封壽張侯,死后縊號為“敬”,故又稱樊敬侯。
種漆南園:據(jù)《后漢書》記載,樊重想做器物,但沒有木材,便在南園栽種梓樹和漆樹。當時的人都嘲笑他。日后樹長成材,器物終于做成了。嘲笑過他的人都來向他借用。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89
2、柳宗元 選編:洪迎華、尚永亮.柳宗元集:鳳凰出版社,2014年10月:3頁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是時柳宗元貶官永州已歷五年。元和四年(809年)秋,柳宗元在法華寺西亭發(fā)現(xiàn)“怪特”的西山以后,游蹤曾一度集中在河西冉溪一帶。次年在冉溪邊筑室而居,并把冉溪更名為愚溪。根據(jù)詩題“冉溪”及詩句“愿卜湘西冉溪地”,此詩當作于柳宗元遷居冉溪之畔,改稱愚溪之前。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89
2、王松齡 楊立揚.柳宗元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08-113
全詩前四句寫被貶前的事情,柳宗元少年得志,21歲考取進士,26歲又中博學宏詞科高第,授集賢殿正字,后又任藍田縣蔚,監(jiān)察御史里行。在“永貞革新”中,他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成為改革派中的重要骨干。王叔文集團執(zhí)政的時間總共半年,真正大刀闊斧改革朝政也不過兩、三個月,但卻有力打擊了弄權(quán)的宦官和跋扈的藩鎮(zhèn),革除弊政,打擊貪暴,選用賢能,減免賦稅,“百姓相聚歡呼大喜”。這在歷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王叔文集團被稱為“二王、劉、柳”,這足可見柳宗元在改革派中的地位與影響。他后來在信中自述“于眾黨人中,罪狀最甚”(《寄許京兆孟容書》),也充分表明了他在推動當時的改革斗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前兩句寫了年青時的抱負,渴望貢獻才力創(chuàng)建公侯般的業(yè)績,決心報效國家不考慮個人的得失。三、四句是對參與“永貞革新”遭到挫折的概寫,像一只搏擊長空的蒼鷹,突遭險遇,“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變成了“籠鷹”,被貶到遙遠的永州,壯心瓦解徒然落得個囚犯的身分。從“超取顯美”的朝中命官到流落南荒的謫吏,打擊是殘酷的,身心都受到摧殘,。然而,即使萬受擯棄,名列囚籍,也“不更乎其內(nèi)”,“不變其操”,這就他的胸襟和節(jié)操。
后四句寫今后的打算,“縲囚終老無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囚徒到老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只希望在瀟水冉溪邊選擇一塊地安居。調(diào)子不高,先抑后揚。他喜愛這里的風光“尤絕”,“清瑩秀澈,鏘鳴金石”,故改“冉溪”為“愚溪”,還在溪邊構(gòu)建“愚堂”,并寫了一系列以愚溪為題材的詩文。姑且學習壽張侯樊重的榜樣,在南園種上漆樹,待它長大成材后制做器具。柳宗元在這里引用樊敬侯這一歷史典故,表明自己不甘心無所作為,決心像樊重那樣,不怕打擊嘲笑,經(jīng)過長期努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種漆南園”不過是一個比喻,不僅僅局限于種樹,而包括培養(yǎng)人才,“復操為文”等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殘畫。元代。楊載。 破裂無邊幅,華堂棄置馀。蒼松深踞地,白鶴上凌虛。風格猶森若,丹青總翳如。苦心絕人事,誰見用功初。
九日集清涼佳處。宋代。方岳。 老筆盤空墨未乾,最佳處與著危欄。江山分與諸賢客,風雨專為九日寒。白發(fā)自驚秋節(jié)序,黃花曾識晉衣冠。未須詩較明年健,別做茱萸一等看。
送達天山融州大守。元代。吳當。 五馬翩翩渡五溪,玉融更在桂林西。連山晴黛分巖洞,列戍昏煙疊鼓鼙。隴上梅花無雁過,庭前榕葉有鶯啼。使君自是金閨彥,暫為分憂及遠黎。
題張叔平紅崖碑后。清代。司炳煃。 張君好游復好奇,逍遙不受名利羈。東行泰岱西咸池,凌跨三湘吊九嶷。繭足不遺蠻與夷,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紅崖山石如猊獅,紅崖文字如龍夔。縮本、贗木相離支,懷古徒興三代悲。何君不畏艱與危,何君不憚熊與羆。崖懸萬仞身懸絲,陰氣肅肅砭人肌。捫蘿擗虺右手胝,摹拓豈任庸奴為。風神號怒山神私,忽躍忽叫交奔馳。奪其所寶心怨咨,旁人亦道君是癡。謂以性命博文辭,君方驚定神怡怡。大呼武侯報以詩,詩所難寫記補之。柳公、謝公筆淋漓,仿佛如見磨礱斷壁揮毫時。此圖二丈如披帷,張之老屋氣漫彌。毒龍猛獸相撐持,金仙蠻鬼雜怒嬉。日輪月殿云垂圍,大圈小圈光陸離。云黃海黑風凄其,長畫短畫盤蛟螭。陰陽萬象供爐錘,觀者揖君相叫噫。或疑或喜或眥睢,口量手揣心是非。謂是好古鄒君叔績不及知,可憐甘受世人欺。吁嗟乎,可憐甘愛世人欺,豈獨石鼓銘文岣嶁碑。
嶼南宿別貢士林執(zhí)中。明代。王恭。 紅燭離堂酒半醒,驪歌今夕若為聽。故人好是身隨桂,浮客空嗟跡類萍。花嶼晚鐘湖上別,鳳臺春樹夢中青。應知晝繡長林下,白首還來到玉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