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聞鵲喜·吳山觀濤。宋代。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來就像是神龜馱負的雪山,又像是蟄伏的巨龍從夢中驚起,疾風掀起海水像豎起的墻壁。
遠處幾點青山像美人頭上的鬟髻,彌漫著霧氣青翠欲滴。一抹紅霞如同剛織就的綃紗,帶著洶涌的潮水迸濺的濕意。天邊白鳥分明帆檣直立,入夜后隔江傳來悠揚的笛聲。
王勃《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韋莊《謁金門》:“染就一溪新綠”,周句殆從此化出。
傳說渤海中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巨鰲十五舉首而載之,六萬歲一交焉”。見《列子·湯問》。
蟄:潛伏。《周易·系辭傳》:“龍蛇之蟄,以存身焉。”
快:有痛快爽快意。
紅濕:晚霞紅如彩綃,疑為織女機柕所成。
白鳥:白色羽毛的鳥。
參考資料:
1、俞平伯.《唐宋詞選釋》.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266-267頁
2、江天主編 .《中國才子文化集成 第2卷 唐詩、宋詞》.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8年:891頁
詞人時為兩浙運司掾屬,官運亨達,曾游山玩水寫下不少典雅濃麗的山水詩詞,此詞即為當時所作。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聞鵲喜·吳山觀濤
這首詞是題詠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
詞上片寫海潮欲來和正來之情狀。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首兩句說錢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顏色,指的是潮水未來,風平浪靜的觀感。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兩句,寫海潮咆哮著洶涌而來,好像是神龜背負的雪山,又好像是從夢中驚醒的蟄伏海底的巨龍,還好像是疾速的大風將海水吹得豎立起來一般。詞人接連用了幾個生動的比喻,有聲有色地將錢江大潮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排山倒海的氣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下片寫潮過風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三句,分別描寫遠處、高處的景色。遠處的幾點青山,雖然籠罩著淡淡的煙靄,卻仍然青翠欲滴。天邊的紅霞,仿佛是剛剛織好的綃紗,帶著潮水噴激后的濕意;臨近黃昏,白鷗上下翻飛,其側則帆影矗立,說明鷗鳥逐船而飛。詞人選擇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構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圖景,使人賞心悅目,身臨其境一般。
末句“隔江聞夜笛”,以靜結動,以聽覺的描寫收束全詞,與以前的視覺描寫形成對照。全詞純寫景物,此時才點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極有韻味。隔江而能聽到笛聲,可見風平浪靜,萬籟俱寂。寫聞笛,其實仍是寫錢塘江水。
從時間上說,全詞從白晝寫到黃昏,又從黃昏寫到夜間;從藝術境界上看,又是從極其喧鬧寫到極其安靜,將“觀濤”前后的全過程作了有聲有色的描繪,使讀者仿佛觀看一部拍攝生動的影片,有特寫的連綴,又有場景的高迅切換,令人不由不如臨其境一樣。因為詞人又是一位畫家,故能做到“以畫為詞”。尤其是“隔江聞夜笛”一句,余韻無窮,似斷猶連。
周密 (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隱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并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隱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并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辭。宋代。李復。 朝辭承明殿,暮下金馬門。伏讀明詔意,仰思圣主恩。蠢彼獯鬻氏,禮數乃弟昆。帝初為息民,繒帛代更屯。嗣皇謹遵業,使傳交塞垣。下臣非知古,有舌詎得論。恭承丁寧命,敢不夙夜奔。
別后與趙元默言懷四首 其二。明代。湛若水。 嘐嘐嗟斷金,悠悠結同心。同心茍不固,膠漆亦未深。杯酒出肺腑,按劍起知音。朝為魚水歡,暮為商與參。同學張陳子,干戈竟相侵。去去請息交,鷗盟蚤當尋。鐘期或未死,吾且囊吾琴。
次韻黃子馀惠雙井茶二首 其一。宋代。洪適。 荻花楓葉醉為鄉,每憶臨分一鼎香。枉費光陰驚老大,略無治行愧循良。歸心來往雞豚社,清思消磨雁鶩行。且喜弦歌馀樂地,好詩句句挾風霜。
夢覺聞香。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閑。只堪娛老圃,焉用訪名山。鄰屋曉舂急,客床鄉夢還。江天啼鴃處,殘月幾回彎。
自題畫梅。。金鑒才。 野梅如雪綴寒條,夢斷孤山月已凋。錦色千重應物累,春愁一點許君消。貪泉穿石真迷眼,細柳經風竟折腰。不覺只今林下客,青氈自擁話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