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清平樂·煙深水闊。唐代。李白。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著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diào)”,《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diào)”。通常以李煜詞為準(zhǔn)。雙調(diào)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參考資料:
1、夏征農(nóng)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1525頁
2、俞陛云等.《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5頁
這首詞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這首詞是詞人看到一位思婦的離別之苦,有感而發(fā)。
參考資料:
1、蔣景明.李白筆下的婦女之歌[J].邵陽師專學(xué)報.1994(3) 28-29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后人偽托。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苦,實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加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赤裸裸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贊美。
上闋用環(huán)境襯托寫愁苦心情。“煙深水闊”,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于月,煩心之至,愁苦之至。“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xiàn)。“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唯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懸懸”惦記晝夜懸懸思戀。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愁眉似鎖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gòu)成此詞的特色藝術(shù)。“夜夜長留半被”,晚上孤獨等候,睡了留著半邊錦被。“待君魂夢歸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fā)了思婦的愁苦和思念,百轉(zhuǎn)千回。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酷暑終轉(zhuǎn)陰涼喜而歌。。崔榮江。 炙灼錐千孔,淋淋汗若漿。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違久瀺灂水,相逢只夢鄉(xiāng)。蒸床身烙餅,葦席洼盛湯。涼首欣髡發(fā),清身欲褪裳。著紗猶覺厚,剪袖總嫌長。轉(zhuǎn)似鍋臺蟻,煎烤惹惶惶。念及田桑者,縱橫坼舊創(chuàng)。黍青乏浸潤,蔫卷頓成黃。夏殤青半畝,秋減百斤糧。使憶經(jīng)荒歲,怛憂斷客腸,莫添餓殍骨,累累漫松岡。幸甚風(fēng)聲起,密云蔭野荒,重帷堪蔽日,倏忽有旻涼。有待甘霖至,適情滋莽蒼。煬煬終得熄,天地秉如常。
秋夕過松陵。宋代。武衍。 月冷江空夜氣濃,桂行飛下廣庭風(fēng)。不知何處神仙過,鶴唳數(shù)聲煙靄中。
送傅貞甫西游。。歐必元。 江亭送客酒盈尊,江山秋風(fēng)木葉翻。三百灘頭看夜月,萬重山色送啼猿。求丹不問千年汞,作賦能銷二女魂。花底青絲游騎遍,河陽栽后幾株存。
掬水月在手。宋代。朱淑真。 無事江頭弄碧波,分明掌上見嫦娥。不知李謫仙人在,曾向江頭捉得么。
月溪橋。明代。張岳。 月色清且虛,溪流靜而澈。二者相涵映,空山境奇絕。創(chuàng)始昔何人,石虹跨丹穴。幽篁迷舊溪,回磴距飛轍。中有亡懷子,長笛橫翠鐵。一曲寒兔泣,再曲溪石裂。夜深斗柄移,孤峭厲嵽嵲。安得雙飛鴻,相從問真訣。營魄感晦盈,深淵積冰雪。危橋未可梯,茲意吾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