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人美兮趙女佳,其室則邇兮限層崖。
云為車兮風為馬,玉在山兮蘭在野。
云無期兮風有止,思多端兮誰能理?
吳楚歌。魏晉。傅玄。 燕人美兮趙女佳,其室則邇兮限層崖。云為車兮風為馬,玉在山兮蘭在野。云無期兮風有止,思多端兮誰能理?
燕女美貌啊趙女佳好,居所近在咫尺啊,倩影遠隔層崖,怎能見到她!
我欲乘云車風馬,前往求訪,她如蘭似玉,僻處山野;
云有時不遇,風有時停止,我思慕多端,無以慰解,誰能為我理清這相思的煩惱?
燕、趙:為二國名。戰國時燕國都在今北京市大興縣,趙國都在今河北省邯鄲縣。古詩曰“燕趙多佳人”。這里“燕人”、“趙女”也可能是用來比賢才之士,賢才居處山野,過風云際會就出而用世。
邇(ěr):近。限:隔著。層崖:層層山崖。
玉、蘭:用美玉和蘭花比喻美人。
無期:指沒有約定日期。
多端:多頭緒,多方面。
參考資料: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347-348
這首詩《玉臺新詠》卷九題為《燕人美篇》,又作《燕人美兮歌》。這是一首表現思慕情感的詩。全詩僅六句。首二句著重寫所思女子的美和詩人與她之間的阻隔,后四句寫詩人的追求以及求之不遇的悵惘心緒。
詩歌一開頭就熱情贊美燕姬趙女的佳妙,表達一腔思慕之情。詩人不畏層巒疊嶂的阻隔,幻想以云為車,以風為馬,驅風駕云去追求美的偶象。然而她們如蘭似玉幽居山野深谷,難以尋覓,更何況風云飄忽無定,難以依靠。詩人的滿腔情愫誰能理解呢?此詩篇幅不長,卻將詩人的思慕之情寫的宛曲有致,一波三折。
此詩寫思慕情感,主要是通過對一種可望而不可即、求之而不可得的境界的描寫來實現的。這類境界常見于古詩,如《詩經》中的《國風·秦風·蒹葭》和《國風·周南·漢廣》兩篇。陳啟源《毛詩稽古篇》云:“夫說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悅益至”,此詩的創作,顯然曾受到這樣的構思的影響。詩人并未正面直接地表白內心感情,描繪也不事藻飾,然而無限情思,盡在其中。詩歌采用的是楚歌體形式,每句嵌用“兮”字,自然形成一種略有參差,而大體整齊、和諧的節奏。同時它又是押韻的,“佳”“崖”為平聲韻,“馬”“野”“止”“理”為仄聲韻。詩人似乎注意到了聲韻與整首詩情調和意境的配合,這里,平聲韻舒暢昂揚,仄聲韻略顯短促低沉,形成一種委婉、悠揚而又沉郁的旋律,不僅與贊美、思慕佳人而最終追求不到,無以慰藉情懷的內容相吻合,而且與主人公內心的情感律動相合拍。整首詩在謀篇布局、意象組合、用韻轉意、節奏旋律上,都達到了和諧統一。
傅玄。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陽(今陜西銅川耀州區東南)人,西晉初年的文學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東漢漢陽太守。父親傅干,魏扶風太守。
和陳今山見訪韻。。李能哲。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
長干三臺(四首)。明代。楊慎。 雁齒紅橋仙舫,鴨頭綠水人家。邀郎深夜沽酒,約伴明朝浣沙。桃葉波橫風急,梅根渚遠煙斜。¤
上巳宴集懋社十二首 其四。清代。瞿士雅。 酒滿金船花滿枝,年年高會趁花時。鶯啼燕語芳菲節,春水晴山祓禊詞。碧草似煙池似鏡,青梅如豆柳如絲。閑徵雅令窮經史,百罰深杯亦不辭。
隴上遇雨。宋代。劉跂。 隴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窮避無所。昆陽之戰飛屋瓦,白登之圍矢交下。從者散去馬可憐,故人借我非我馬。上坡歷塊已攲側,下坡流滑攢四腳。既僨而起倏復顛,墮策失轡心茫然。從者好在無自苦,履穿衣敝吾償汝。我亦短褐不得完,掛樹一裂長尺五。此生辛勤身不辭,七歲嬌女三歲兒。泥涂模糊啼午饑,買餅一百汝勿啼。滹沱麥飯蕪蔞粥,咄汝豈得長食肉。仰天長嘆冠纓絕,下馬納屨踵亦決。張儀舌在雖自知,范叔衣寒一何切。人生貧賤烏足悲,行吟不顧妻罵隨。寄聲公等勿誚我,富貴莫忘牛衣時。
辭歡伯。元代。胡奎。 彼歡伯兮何仇。吾將汝兮解憂。汝何為兮我尤。眵吾之睫兮翳吾之眸。我思汝由。汝莫我留。我不汝謀。我目其瘳。
故刑部尚書萬安劉公夫人哀挽 其六。明代。程敏政。 落日秋山起白云,森森松檜擁高墳。賢名百世應難滅,中有天家諭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