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顆精細的紅稻米飯啊,那是耕牛滴滴的血凝成。
貴族們吃喝玩樂賞珍寶,飲酒而吐出紅米飯不停。
傷:哀傷、悲憫之意。
紅稻:指紅色的稻米,為稻中的一種,畝產量低,較為珍貴、罕見。
頷:下巴頦。
珊瑚:海中的珊瑚蟲的分泌物和石灰質骨骼形成的,像樹枝狀,多為紅色,也有自色的,經加工成珍貴的裝飾品,古代富貴人家常將它供于幾案上,作賞玩的珍寶。
銜杯:飲酒。吐:吐出紅米飯。
詩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隱居中度過,其詩亦多隱逸之風,這首《傷農》卻是一篇富有社會意義的作品,對封建剝削階級的奢侈浪費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此聯描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紅稻”指紅色的稻米,不僅清香好吃,且富營養,多供貴族、富豪之家食用。這里不用一碗,而用一粒,便含有農民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人們碗中之餐,糧食得來粒粒都含著辛苦之意,用詞著意甚深。“牛頷血”,牛在耕田時下巴被套繩磨出血來,突出了勞動的艱苦,然而牛既如此人更不堪,詩人借牛頷血烘托了勞動人民耕種的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用勞動人民的血汗換來的,和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很是相像。凡是有良心的人都應該珍惜勞動人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這是兩位詩人寫作這類題材的詩之共同宗旨。然而現實生活中并不是這樣,那些不勞而獲、不知稼穡的腐朽奢糜之徒是從來都不懂、也不屑去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的。
“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此聯描繪了富貴豪門家的奢侈與浪費。“珊瑚”,珊瑚枝,因它色彩艷麗,且采摘不易,所以它便顯得十分名貴,是官宦貴戚家室內部裝飾擺設珍品,由此可知,詩中“珊瑚枝下人”指的便是大富大貴人家的男男女女了,他們終日極盡奢華。下句中的“銜杯吐不歇”便是動勞人民辛辛苦苦種出的紅米做成的飯,被他們在縱酒行樂時如同廢物一般吐了出來。
白描的手法與鮮明的對比是詩人采用的藝術手法;語言樸素、形式短小,含義深刻是這首詩的特點。這首詩與李紳的《憫農二首》相比,詩意接近,雖不及李詩影響大,但對農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對不勞而獲的豪富貴族是深表憤怒的。整首詩樸實、直率地寫出悲憤交加的感情,有很強的感染力。
鄭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詩人,滑州白馬(河南滑縣)人。傳他“少好學,敏于文辭”,是“嫉世遠去”之人,有“高士”、“逍遙先生”之稱。 ...
鄭遨。 鄭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詩人,滑州白馬(河南滑縣)人。傳他“少好學,敏于文辭”,是“嫉世遠去”之人,有“高士”、“逍遙先生”之稱。
澤居。宋代。陸游。 澤居僅足不求余,曠快真同縱壑魚。平日酷憎蠅附驥,暮年肯作鶴乘車?齒搖但煮岷山芋,眼澀惟觀胄監書。此際自應還往絕,本無心與俗人疏。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一叢花。清代。陸求可。 六花堆積滿乾坤,一色更無痕。但分山水高低處,與林廬城郭江村。蠟屐扶筇,印生屐齒,回首失柴門。不知明月照黃昏,步步踏瑤琨。誰憐東郭先生苦,偶行吟、露出鞋跟。莫笑孫康,讀書相映,不復問饔餐。
過高郵柬董編修。明代。陳璉。 天上歸來樂事多,慈闈納慶鬢雙皤。綵衣喜制錦繡段,春酒香浮金叵羅。光見珠湖曾應識,名題虎榜舊登科。相逢政好論衷曲,奈此匆匆別意何。
游南路菩提寺次刁文叔韻。宋代。張九成。 高僧居物外,有戶晝常扃。海闊知天大,泉甘識地靈。一簾春月靜,數點列山青。便卜歸歟計,移文休勒銘。
有感書贈義軍舊書記四首 其三。清代。丘逢甲。 鳳凰臺上望鄉關,地老天荒故將閒。自寫鄂王詞在壁,從頭整頓舊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