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眺遠,見賀蘭,萬仞雪峰如畫。瀑布風前千尺影,疑瀉銀河一派。獨倚危欄,神游無際,天地猶嫌隘。瓊臺玉宇,跨鸞思返仙界。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詩興,筆掃千軍快。下視紅塵人海混,脫履不能長喟。對月清光,飲馀沆瀣,氣逼人清煞。玉笙吹徹,此時情意誰解?
念奴嬌·雪霽夜月中登樓望賀蘭山作。元代。朱栴。 登樓眺遠,見賀蘭,萬仞雪峰如畫。瀑布風前千尺影,疑瀉銀河一派。獨倚危欄,神游無際,天地猶嫌隘。瓊臺玉宇,跨鸞思返仙界。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詩興,筆掃千軍快。下視紅塵人海混,脫履不能長喟。對月清光,飲馀沆瀣,氣逼人清煞。玉笙吹徹,此時情意誰解?
朱栴一般指朱木旃。朱栴(zhān音氈)(1378.2.6.—1438.8.23.),漢族。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號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應天府(即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正統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 年.8月23日)病逝,享年61歲。逝世后,埋葬在今寧夏同心縣韋州明王陵。朱栴死后,被明英宗謚曰“靖”,史稱“慶靖王”、“大明慶靖王朱栴”。朱栴是慶王府第一代慶王,他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在寧夏生活45個春秋。 ...
朱栴。 朱栴一般指朱木旃。朱栴(zhān音氈)(1378.2.6.—1438.8.23.),漢族。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號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應天府(即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正統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 年.8月23日)病逝,享年61歲。逝世后,埋葬在今寧夏同心縣韋州明王陵。朱栴死后,被明英宗謚曰“靖”,史稱“慶靖王”、“大明慶靖王朱栴”。朱栴是慶王府第一代慶王,他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在寧夏生活45個春秋。
和兵部何侍郎宜香閨五絕 其四。宋代。慕容彥逢。 鄉賦蒙收一日長,文闈恩地自宗房。摳衣獲造芝蘭室,猶認當年月桂香。
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明代。李孫宸。 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歸來。明代。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送李知章下第歸河北。宋代。晁補之。 斗雞擊劍鄴王臺,萬古英雄死不埋。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螢白首亦常材。
青絞道中。明代。王弘誨。 徑轉疑無路,溪迷別有槎。亂山一鳥道,深樹幾人家。旅食隨田舍,村醪趁野花。輿圖窮島嶼,黎庶遍桑麻。
中書侍郎傅公挽詞 其二。宋代。范祖禹。 洛社瞻賢躅,書筵繼老成。聲容陪夙昔,論議想平生。節與盤山峻,名隨沇水清。草堂空舊隱,松月為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