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凄涼滿空洲。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唐代。岑參。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川上多往事,凄涼滿空洲。
暮春時滿眼是異鄉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關樓。
伯夷曾住過的首陽山,想去瞻仰卻沒有過河的輕舟。
于是登上了潼關城頭眺望,俯瞰著黃河滔滔奔流。
自從黃河把大山分開,從此此地征戰不休,血流成河。
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賦,赫赫曹公于此顯奇謀。
大河上經歷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見一片凄涼籠罩著空空的河洲。
潼關:據《元和郡縣志》卷二:“潼關,在(華陰)縣東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關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關。”
別鄉樹:指岑參在長安的居處。岑參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后“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舊賦》)。為求仕奔波來往于長安、洛陽間。
津樓:指風陵津樓。伯夷:商末士君子。首陽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首陽山與華山為黃河所隔。
關城:指潼關城墻。
洪河:指黃河。
巨靈:巨靈,指河神,此處指黃河。
流血:言自古以來此地征戰不休,鮮血染紅了黃河水。一作“流盡”。
潘生:指西晉文人潘岳。他曾西來長安,作《西征賦》。
曹公:即三國曹操,曹操曾西征韓遂、馬超,過關斬將,立下赫赫戰功。
參考資料:
1、阮堂明 解評.岑參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2、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30-132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為岑參早期作品。岑參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歲時曾獻書闕下,對策落第。作者失意東歸,晚宿潼關,慨今懷古,睹景生情,大概于此時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阮堂明 解評.岑參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此四句寫詩人于暮春離開長安,東歸途中的所見所感。西去的夕陽徘徊在津樓上久久不下,漫漫歸程縹緲在前方,使游子產生一種無所歸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餓死首陽”的伯夷、叔齊二君子忽然浮現在眼前,多想一睹他們的高風亮節、錚錚鐵骨,可在對岸的首陽山無輕舟可濟,只能望洋興嘆,空發幽情。
此四句寫關城落照中,詩人往登城樓,高處遠望,但見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卷夾著沉重的人類歷史傷痕,吞噬著無數英魂的悲咽和哀嘆,滔滔東流去。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此四句寫詩人睹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發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傳的潘岳之賦,緬懷赫赫戰功的曹公。自古多為兵家征戰之地的潼關,因為有了這份歷史的厚重,詩人落寞無聊賴的心緒也變得更加凄涼悵惘。
詩人獻書闕下,對策落第,心緒不佳。東歸途中,登高遠望,睹奔流萬年的黃河水,思古人征戰殺伐的累累戰績,嘆自己茫然無著的仕途。語言平易淺近,脫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渾圓美,亦可見出岑參早年藝術功底尚不深湛,有偏于淺近平淡之感。詩寫一種愁緒,而寄懷于思古之幽情,篇終“川上多往事,凄涼滿空洲”,從懷古轉到詩人,含蓄渾涵,耐人尋味,直有阮籍《詠懷詩》之深婉不迫、蘊藉思深的風格。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論詩絕句四十首 其三十三 茶陵。清代。李希圣。 進士山東李中麓,子規江上陸滄浪。詩名相業供描畫,始信多才本不祥。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涂穎。 蓬萊仙子學長生,群帝朝天絳節迎。昨日六龍回北極,云裾霞佩集灤京。
陳仲怡刺史留飲寓齋看燈屏同李蘧門作。清代。吳敬梓。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風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
都中喜晤寶山侄攜眷自蜀歸省并應順天鄉試二首 其一。。金朝覲。 萬里嘗辛苦,高堂尚倚門。白云何處遠,青眼幾人存。邁跡昌宗祏,觀光近帝閽。嗟予猶碌碌,十載事雞豚。
送春坊董正字浙右歸覲。唐代。馬戴。 去覲毗陵日,秋殘建業中。莎垂石城古,山闊海門空。灌木寒檣遠,層波皓月同。何當復讎校,春集少陽宮。
癸酉春送楊君雨人北上。明代。曾曰唯。 杏雨香春江,柳花上行李。立馬一書生,感時涕江涘。握手訪中原,茫茫不可視。今上古武丁,鼎鐺缺雙耳。大川棹腐楫,勁弦控撓矢。翰林養相望,棋枰酒杯底。何不習吏事,而但討文史。言官無大諫,徒取圣聽鄙。是以越職言,或從小臣起。大學古成均,諸生與胄齒。今為鬻爵肆,群蟻奔羊市。高皇重積分,中興復古始。司成冢宰爭,王言若置屣。嗟古舉賢良,選擇勵廉恥。晁賈公孫文,猶云累科舉。胡乃名世才,時藝斯焉取。孔孟雖皇皇,亦當事訓詁。而況帖括中,安得伊與呂。安石亂天下,種毒今未已。記誦欺主司,田宅遺孫子。大車誇閭巷,竿牘害鄉里。養士三百年,功效如是止。齊寇比帝京,寒齒附唇比。困獸思決藩,恐其渡遼水。西賊秦抵燕,較齊稍緩爾。亦畏走北胡,二寇互表里。即我粵海中,大鯨相銜尾。百城一參戎,犄角將何以。墨牧嚼人骨,大吏倒賢否。清惠被彈文,交章薦狼豕。犯怒長官邪,乃云肅網紀。雖不非大夫,亦當計桑梓。子昔感神京,帝棟礎則圮。萬虜城下薄,無人應拊髀。天子自登陴,朋分撓國是。寄書太息言,天下事如此。以致圣主疑,有臣不敢恃。大鎮工戶曹,中官坐協理。主既疑益深,臣乃化繞指。間有諤諤然,千人而一士。此行又三歲,抱膝熟摩揣。努力經世務,明明天子使。若乃逢年事,其道在故紙。黃口拾進賢,沾沾亦自喜。得之不必才,況子已才美。何事立春江,喃喃話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