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楊柳碧毿毿,人立東風酒半酣。
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
代父送人之新安。明代。陸娟。 津亭楊柳碧毿毿,人立東風酒半酣。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
渡口的楊柳柔條飄拂,春風中入們飲遽了餞行的醇酒。
千萬點的落花,飄落在小船上那一葉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帶到江南去了。
之:往,到。
新安:郡名,治所在休寧(今屬安徽),后屬歙縣,唐時改為歙州,宋宣和年問改為徽州。后世稱歙州、徽州所轄地區為新安。
津亭:渡口驛亭。
毿(sān):毛發或枝條細長的樣子,此形容柳條細長下垂。
酣:飲酒至舒暢的程度。半酣,半醉。
一葉:形容輕舟。
將:作助詞,表示動作的開端。
參考資料:
1、張明葉.中國歷代婦女詩詞選: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09:248
2、胡光舟,周滿江.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40
3、蘇者聰.古代婦女詩一百詩:岳麓書社,1984.05:94
4、傅德岷,盧晉.詩詞名句鑒賞辭典:長江出版社,2008.06:323
5、呂海江.幼學古詩畫意:吉林美術出版社,1988.02:132
詩人的父親陸德蘊,是一位飽學之士,在落花時節送別友人,而詩人陸娟是位才女,出嫁之前深得父親信任和憐愛。《代父送人之新安》便是詩人陸娟代父親陸德蘊作的送別詩。
參考資料:
1、朱安群.明詩三百首詳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10:484
2、李克淮.詩海探珠: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07:246
《代父送人之新安》設色艷麗,如同畫卷,頗有女性的特點。全詩用二幅畫面組成。前二句一幅,為告別圖,后一句一幅,為江上行舟圖。
首句寫渡口亭畔,楊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別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澤感,如畫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寫友人就要登舟出發了。“酒半酣”一掃離別即愁苦的舊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帶給人的一種佳妙的境界,且于東風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種歡快氣氛。樹下站立著行者與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別,彼此酒已半酣。著“東風”二字,關照上句的柳條,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帶輕飏,襯托出酒后陶然之態。作者省略前后內容,單取一個視覺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畫面。
第三句已轉入舟行江上。描寫落花,暗借上句“東風”二字,呈現飛舞之態。“萬點落花舟一葉”,“萬點落花”與“一葉舟”相襯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環繞行人,這實在是一個畫面的描摹,色彩斑斕,春意無限。尾句“載將春色過江南”,詩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飛花.無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著父親的友人,同時也是對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詩歌表現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長處,將眼前景象,無限延展,使詩中情味更濃。同時亦有祈禱行人一路平安歡樂的意思。
全詩三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體展示,極富層次感。在這幾個層次中,景物、事態、情感交錯復疊,直撲讀者,顯示出絕句獨有的詞顯意深、語近情遙的藝術魅力。
陸娟,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明弘治時期。松江(今屬上海市)人,能詩。華亭陸德蘊(潤玉)之女,馬龍妻。其父隱居北郭,有高行,曾為明代書畫家沈周的老師。 ...
陸娟。 陸娟,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明弘治時期。松江(今屬上海市)人,能詩。華亭陸德蘊(潤玉)之女,馬龍妻。其父隱居北郭,有高行,曾為明代書畫家沈周的老師。
賦得蛟龍得云雨。宋代。劉才邵。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云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依乘應有待,際會合相從。寄語懷才者,明時好奮庸。
題王晉卿所藏鄭虔著色山水圖。宋代。曾肇。 曾訪江南鳥爪仙,誤隨塵網落人間。紅泉碧澗春風里,尚記麻源谷口山。
學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四。宋代。蘇轍。 紈扇新裁冰雪馀,清風不隔纻羅疏。飛升漫寫秦公子,榮謝應憐漢婕妤。
題光澤卷三首 其二 紅梅圖。明代。黃衷。 梁園無此種,上苑幾年移。獨抱冰霜骨,休誇粉膩姿。春風吹蕊蒂,絳雪綴繁枝。寫向王孫贈,能深玉葉思。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宋代。蘇軾。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未容雪積句先高,豈獨湖開心自遠。云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樽前侑酒只新詩,何異書魚餐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