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落葉巖巖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惜芳春·秋望。元代。喬吉。 千山落葉巖巖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起首兩句對仗,托出了“秋望”的題面。兩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與望者的心情。但兩者又是互為映發(fā)的,其間的維系就是一種悲秋的情調(diào)。先看前句。“千山落葉”是深秋常見的景象,而作者則強調(diào)其“瘦”的特征,且謂“巖巖瘦”,簡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樣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黃庭堅《登快閣》)的感受,可見景語本身無不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闌寸寸愁”,就明白地點出了“愁”的無處不在。這一句寫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遠(yuǎn),處處見山川蕭瑟,時令肅殺,倚遍闌桿,始終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見出了傷愁的細(xì)膩多端,令人遐想。這樣,前句的寫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襯托,從追尋兩者的聯(lián)系來看,甚而會使讀者產(chǎn)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巖巖瘦”的聯(lián)想:這就是詞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補明了“百尺危闌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語清疏,而同樣彌漫著哀怨悱惻的氣氛。“晚妝樓”顯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輕女子,“晚”雖是“妝”的修飾詞,卻同時有著時近黃昏的暗示意味。“晚妝樓”前著“獨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獨守空閨的思婦身份,令人聯(lián)想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溫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李白《菩薩蠻》)等前人詩詞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回應(yīng)并揭示了前兩句的句外之旨,使讀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樓遠(yuǎn)望、倚遍危闌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懷人,而不只是悲秋。
結(jié)尾二句毫不松懈,將“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樓外柳”是女子引領(lǐng)注視所在,既然“千山落葉”,柳葉“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謂“人言柳葉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則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雙關(guān)。“瘦”、“愁”、“獨倚”、“不禁秋”,至此便傳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寫照。
古人有“詞密曲疏”的說法,其實在宋詞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筆收韻遠(yuǎn)雋永之效。這支散曲小令就綽有宋詞的韻味。
喬吉(1280?~1345)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他“美姿容,善詞章,以威嚴(yán)自飭,人敬畏之”,又作吊詞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從中大略可見他的為人。劇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三種傳世。 ...
喬吉。 喬吉(1280?~1345)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他“美姿容,善詞章,以威嚴(yán)自飭,人敬畏之”,又作吊詞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從中大略可見他的為人。劇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三種傳世。
蒼松軒。明代。張寧。 種竹繞軒居,清素聊自愛。雖無桃李顏,不改冰霰態(tài)。孤松色不殊,六月寒尚在。倏然三徑幽,凝碧如有待。
和子山春日雨中書事見寄。宋代。文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游。鶯花有意欲惱亂,風(fēng)雨何事相淹留。南園彩棚映綠樹,西湖畫舫臨清流。幾時云陰得斂霽,愿把一樽相獻酬。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zhuǎn)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fēng)倒載歸。
安樂窩中吟 其六。宋代。邵雍。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zhuǎn)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fēng)倒載歸。
訪歐子建澹圃二首 其一。明代。李孫宸。 到來幽意愜,久坐野情長。有榭皆臨水,無軒不極涼。菊榮抽早蕊,蘭晚茁馀芳。便作吾廬得,高眠到上皇。
次韻張仲文雪中見寄。元代。葉颙。 萬境無聲玉宇空,江山晃耀失西東。溶溶不夜梨花月,袞袞長春柳絮風(fēng)。兒女淺斟金帳酒,英雄方建鐵城功。池邊鵝鴨休驚擾,恐混軍聲耳為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