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宋代。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秋雨初晴,青山紅樹顯得分外明麗。山路突然轉陡,讓人懷疑到了盡頭。忽然看見彎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籬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凄涼的思鄉之情升起。鳳樓渺遠,回首空自望。今晚將會宿在哪座孤館中呢?秋雁一聲長鳴,殘月映照半窗。總是離人的眼淚。
青玉案:詞牌名,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錦樹:指被秋霜染紅的樹木。霽(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鳳樓:婦女的居處,這里代指家中的妻子。謾:徒然、空自。凝睇:凝視,注視。
征雁: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參考資料:
1、朱孝臧.宋詞三百首全解 全民閱讀提升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第228頁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 。王灼《碧雞漫志》稱曹組“每出長短句,膾炙人口。”他的詞學柳永,以抒寫旅愁鄉思、歌頌京都繁華為主題。這首《青玉案》就是寫他即景而生、不可按捺的旅愁和鄉思。
參考資料:
1、田寶琴.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 詞曲賦卷: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第288頁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詞。秋山行旅,忽見臨水人家,不覺觸動鄉心。進而感嘆路遠人遙,空自凝望,最后以推想今宵旅宿的凄涼況味作結。寫來峰回路轉,曲折盡致。
“碧山錦樹明秋霽”,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一肩行李,秋色如畫,雨后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此詞意在抒寫旅愁,卻于開頭彈出一串歡快的音符,遙映后文,以形成節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跌宕。
“路轉陡,疑無地。”行行之際,山路轉陡,幾疑路窮。這種“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感覺,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樂趣亦莫過于此。“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這四句寫忽然之間驚喜的發現。行文開合頓挫,饒有風致。它看似景語,卻包孕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煙村,多么寧靜安詳而富有人情味,它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然而眼前這如畫的煙村,又不期然地成為思鄉的蠱惑,于是正當驚喜凝望之際,一縷鄉思已從心底悄悄地萌發了。
“凄涼只恐鄉心起”,一語領起下片。“凄涼”二字,形容一掬“鄉心”的況味;“只恐”二字妙。拓開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實不期然而然。處此境地,“心”不由己,透過一層來寫鄉思之撩人,筆意更覺深摯。“鳳樓遠、回頭謾凝睇。”這兩句感嘆路遠人遙,視線難及,縱然回頭凝望,又有什么用!這就點明了“鄉心”的具體內涵,并對“凄涼只恐鄉心起”作了第一層回應和鋪染。接著運筆入虛,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全從揣想著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凄涼只恐鄉心起”的第二層回應和鋪染。其寫法頗類似于柳永《雨霖鈴》詞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但意脈并不相同,且境地更見凄清,情懷亦更覺悲苦。“一聲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的夢后惆悵之情。總之,獨宿孤館,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后有一種因果相生的關聯,卻又和諧地組成同一主題的變奏。
這首詞上片似乎純然寫景,而一一從行旅者眼中見出,便覺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伏下突變的契機。過片承轉十分自然,而神光一注到底;寫來吞吐曲折,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一結盤空作勢,又復回盼前文,更覺精神飛動,情韻無盡。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
曹組。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仲春入直四首 其二。元代。周伯琦。 草芽未綠柳先黃,曲檻重門輦路長。冰雪初銷流禁禦,羊溝又見水湯湯。
雜詩九首 其七。明代。王廷陳。 芳春驟青驪,遨游楚江濱。道旁若堂封,云是呂王墳。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嘯寒鴟,古隧翔狐群。牛羊牧其巔,淩藉日繽紛。生存華屋居,嬪妾從如云。一朝寱重泉,貴賤何由分。龐公困隴畝,耕稼良已勤。誰知千載后,史冊播馀芬。
頌古四十五首。宋代。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