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
菩薩蠻·回文。宋代。蘇軾。 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
山南的江水淺處紅梅開出小花,淺紅色小朵梅花,開放在江南山嶺上。紅梅探看我倚靠著稀疏的籬笆,紅梅從籬笆的縫里朝我望著。
南極老人星行將到來,老人星到時,就是進入暮年時。離別時我們叮囑要珍惜余年,紅梅枯謝了,我們會依戀別離時的情誼。
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回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回環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于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
江南:代指黃州。
疏籬:稀疏的籬笆。
籬疏:籬笆之間的縫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壽星,暗指時光流逝很快。
行人,代指趙晦之。老:暮年。
殘枝:殘敗的梅花樹枝,這里代指余年。
惜:依戀。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673-675
蘇軾貶居黃州后寫了不少詠梅詩詞。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元月,時值梅花盛開,蘇軾作該詞歌頌紅梅高潔的品格,贈給在藤州(今廣西藤縣)任知州的好友趙晦之。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673-675
上片,以擬人的手法,寫梅與人傳情,贊美了梅一樣高潔的人格。“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開頭兩句用回環句式特寫了細弱的“小梅”開在很不顯眼的“江南”黃州這塊土地上,蘇軾借以自喻貶謫的孤芳生活。“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突出了細弱的梅花與貶謫的蘇軾同是苦命根,如坐籬牢,只能通過籬縫傳話慰藉,借以顯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獨立性格。上片,既描寫了景物梅的形象,又體現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蘇軾的情感體驗,引起讀者的共鳴。
下片,從時空變化的角度,蘇軾叮囑趙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時光,珍重自己,愛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復進言,以“老人”點明雙方生存的時間,以“行人”點明雙方生存的空間。時空交錯,造成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蒼涼感。“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蘇軾仍以梅的品格自喻,點明了該詞“紅梅贈別”的主旨:雖是暮春的殘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間,但應珍惜。說不定來年一到,“春風吹又生”,新枝發新芽了,暗示著蘇軾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與其他詠梅詞一樣,該詞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殘梅的枯涼景象與詞中“行人”的孤獨身影融合無間。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別離”的環境與氣氛,寄寓著嶺南的殘梅和黃州的殘梅,終有一天,會煥發出新枝而青春永駐的情意來。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送鐘伯震赴江陵。明代。謝肅。 方城山高江漢長,江陵?日居荊王。累葉豪華不可當,五千馀里開封疆。南馮蒼梧帶沅湘,北?陘塞連鄒陽。巫巴靖謐淮浙寧,師旅財賦雄且強。合縱諸侯向山東,揮戈足驅秦虎狼。盤血未乾巳背盟,熊槐此謀誠不臧。況復章華為內荒,親密?佞疏忠良。竟入武關身殞亡,國人哀痛摧肝腸。頃襄胡乃與秦平,大鳥不射空彷徨。一朝白起拔郢城,兩東門蕪吁可傷。后來牧守劉景升,坐談西伯控一方。先主因之取益梁,伏龍鳳雛皆奮揚。龍慄中原關羽獨,大帝屯師窺兩國。五朝君臣循軌躅,屏蔽上流關失得。皇明幅員包海岳,蠻貊羌夷咸率服。唾爾成都彈丸蹙,山川形勢胡不覿。浮我江陵千艦粟,十萬貔貅行水陸。歘忽星橋在吾目,獻捷南京定神速。江陵貳令才谞足,此時焉得虛縻祿。即將善政敷遺俗,卻步巖廊鳴佩玉,萬里青云一黃鵠。
人月圓 即事。。林修竹。 池塘半畝新荷小,夢穩日方長。藤床竹枕,心平氣爽,初夏風光。青春何處,年華如逝,無限思量。寄懷只在,風花雪月,恕我清狂。
再和三篇 其二。宋代。蘇頌。 聞君八法擅臨池,擪押工夫世少知。學者伏膺虞秘監,時賢求范永禪師。流傳異日須懸帳,交質何人敢對棋。斂手姜芽柳家樣,解嘲幾困老劉詩。
和蔡君謨閣前紫柏。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誓千霜。云干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育質從新甫,標名壓豫章。三休依寶構,一溉引天潢。瑞露通晨浥,靈風繞夜翔。蠹蟫驚閣熏,啼狖憶巖光。地惠覃行葦,人情樂樹楊。保無禽鹿踐,知免斧斤傷。遠勢興毫末,孤標出眾芳。寒葭寧可倚,幽草固難藏。庭鶴宜留側,臺烏莫近傍。未經鸞隱葉,不使麝居香。松操同凌雪,葵心共向陽。故情存澗壑,生意屬池隍。晝景斜臨石,禪機俯映堂。頌傳商廟桷,材入漢家梁。此世隆三代,何時構九房。瑰姿天所產,工度未應忘。
春感。宋代。陳紀。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總緣愁。棱棱顏面塵埃滿,渺渺山河歲月遒。谷飲芝餐皆可飽,人生何必稻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