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銅標護百蠻,當朝共擬伏波還。來持滇海中丞節,入領西曹法從班。
曳履春云高北斗,迥車秋色照鐘山。顧期門客江城滿,草奏時時達漢關。
送大司寇之金陵。明代。李攀龍。 聞道銅標護百蠻,當朝共擬伏波還。來持滇海中丞節,入領西曹法從班。曳履春云高北斗,迥車秋色照鐘山。顧期門客江城滿,草奏時時達漢關。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遠游。宋代。陸游。 姓字不須通,從來號放翁。月明登暑雪,木落過秋風。處處題僧壁,時時臥釣篷。始知侯萬里,未必是英雄。
聚景園。宋代。高似孫。 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水際春風寒漠漠,宮梅卻作野梅開。
答楊銀臺實夫。明代。周倫。 華省得高彥,道誼端可即。暌違苦炎熱,書記每相憶。因擬翠微寺,侵晨計登陟。適我絆公事,躋馬復停勒。薄午始入山,石磴恒喘息。諸老巳偕至,樽俎羅酒食。解衣各就坐,虛禮厭繁飾。候吏戒遠去,各令息足力。掀簾覿遐景,迢遞詎堪測。三山接江渚,連江亙如翊。云深忽復斷,萬象筵幾逼。須臾出畫圖,一似曾剪拭。漠漠水田白,隱隱露溝洫。誰當擘泰華,高下平崄仄。斜日墜林杪,飛鳥斂歸翼。茲游滌煩暑,涼思滿胸臆。
寓城西精舍贈洞文上人。清代。李鍇。 比鄰七十載,為客謝淹留。忍草自長碧,妙香時一浮。世情爭夢幻,佛面老春秋。愁絕斜陽外,誰家百尺樓。
石門。明代。殷序。 石門我來不厭頻,悠然欲酌還自酌。千崖冥冥送雨來,萬木紛紛向人落。丹邱已會煩青鳥,青田猶未見元鶴。句漏小住亦多時,便欲從此凌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