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有神岳,專名為岱宗。日精攝海氣,吳野控其峰。
明堂朝列后,金策紀元功。維昔七十家,軒轅此登封。
云霞自窈窕,石室何青蔥。仙人攬玉樹,須發生清風。
靈液飛潺湲,芝草如蒿蓬。唯帝擁靈符,千載一升中。
愿言與問道,乘龍舉太空。
太山篇。明代。李攀龍。 大東有神岳,專名為岱宗。日精攝海氣,吳野控其峰。明堂朝列后,金策紀元功。維昔七十家,軒轅此登封。云霞自窈窕,石室何青蔥。仙人攬玉樹,須發生清風。靈液飛潺湲,芝草如蒿蓬。唯帝擁靈符,千載一升中。愿言與問道,乘龍舉太空。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乙亥九月九日紀事詩四首 其三。。金朝覲。 秋風落葉感星霜,辜負韶光春夢長。硯北隨兄供筆墨,廚東呼嫂問羹湯。劫當桓景都歸命,禮據檀弓可勿殤。他日登高臨眺處,天涯布奠一傾觴。
酬王十八見招。唐代。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
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公挽詞三首 其三。宋代。宋庠。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都益處歡宴贈同筵諸子丁卯。近現代。常燕生。 薄海驚濤播戰塵,并時洗刷待何人。只今岳岳朱樓宴,盡是堂堂赤縣身。他日乾坤系諸子,古來勛伐出天民。戎貪胡詐終歸敗,此事關頭要細論。
淞江釣者。明代。黎貞。 山中博奕閑王質,谷口耕鋤老子真。那似淞江風景好,一竿長釣水粼粼。
故人咫尺水東頭,我欲見之心悠悠。有足欲往不自由,形骸靜對鶯花留。
我思肥陵昔之游,云霧密鎖城上樓。把酒待月生海陬,月到行午醉未休。
城東行事去李簡夫甚邇可以卜見而俱有往返之禁因戲為歌馳寄。宋代。彭汝礪。 故人咫尺水東頭,我欲見之心悠悠。有足欲往不自由,形骸靜對鶯花留。我思肥陵昔之游,云霧密鎖城上樓。把酒待月生海陬,月到行午醉未休。濡須南池水中洲,脫帽散發尋漁舟。夕陽扶欄持釣鉤,白蘋風起寒颼飗。別來紛紛幾春秋,彼此待盡棲林丘。滴淚落水東爭流,肺肝雖大不容憂。殘息乃復如懸疣,得官相望真如囚。李夫子,借使復得把酒與子飲,其樂還如昔時不。我今鬢發已絲志已偷,力不能前鈍如牛。泡浪亦悟吾生浮,尚壯欲以華簪投。日月逐逐同傳郵,何用自與身為矛。我歌草草子須酬,欲讀子歌銷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