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煙(①煙往上升;②發怒)。冒汗。冒尖。
2. 不顧(惡劣的環境或危險等),頂著:冒雨。冒險。冒死。
3. 不加小心,魯莽,沖撞:冒失。冒昧。冒進(不顧具體條件,急躁進行)。
4. 用假的充當真的,假托:冒牌。冒充。冒名頂替。
5. 復蓋:“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6. 貪污:“貪于飲食,冒于貨賄”。
7. 古同“帽”。
8. 古同“瑁”,玳瑁。
9. 姓。
mò1. 〔冒頓(dú)〕中國漢初匈奴族的一個君主名。
名詞
(1) (會意。小篆字形。上為帽子,下邊是眼睛。本義: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著黃冒。——《漢書·儁不疑傳》
白紗冒者,視朝、聽訟、宴見賓客之服也。——《新唐書》
(3) 又如:冒絮(頭巾)
(4) 古代殮尸的布囊,由上下兩截合成
冒:緇質,長與手齊。——《儀禮》
(5) 冒與芼古字通。芼,菜也
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枚乘《七發》
(6) 通“瑁”。天子所執之玉
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周禮·考工記·玉人》
動詞
(1) 戴帽
山東之卒被甲冒胄以會戰。——《戰國策》
(2) 貪求,不知滿足地追求
舟人冒利。——黃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
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左傳·文公十八年》
(3) 又如:冒色(貪戀女色);冒沒(貪圖;貪得);冒榮(貪圖榮耀);冒亂(貪戀淫亂);冒貨(貪財)
(4) 蓋蒙
下土是冒。——《詩·邶風·日月》
善惡相冒。——《漢書·翟方進傳》
蠟和紙灰之類冒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5) 又如:冒陰(籠罩著陰影)
(6) 不顧;頂著
冒風馳行。——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惟冒險也。——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冒突(冒進直前);冒夜(不顧黑夜);冒死(不顧生命危險);冒寒(冒著寒冷);冒刀(迎著刀鋒)
(8) 向外透;往上升 。如:冒忿(泄恨);冒煙
(9) 假冒
冒其未死。——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10) 又如:冒認(冒名認取);冒功(假冒功績);冒占(冒名占有)
(11) 侵犯;違犯
習俗薄惡,民人抵冒。——《漢書·禮樂志》
其君貪冒辟邪。——《國語·周語上》
有冒上而無忠下。——《國語·晉語》
稍近,益狎,蕩倚沖冒。——唐·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 高啟《博雞者事》
(12)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沖冒;冒犯);冒昧(冒犯,無知而妄為);冒文(違犯法令條文);冒法(違犯法規)
(13) 蒙受;承受 。如:冒恩(承受恩澤);冒拜(承受官爵)
(14) 通“媢”。嫉妬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書·秦誓》
(15) 通“懋”。勉勵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書·君奭》
形容詞
(1) 冒失;冒昧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資治通鑒》
(2) 又如:冒勢(魯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輕率,魯莽);冒行(冒然行動;冒然實行);冒撞(冒失魯莽)
(3) 另見
mò暫無詳細釋義
冒【子集下】【冂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7畫
〔古文〕《唐韻》莫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
音耄。《說文》蒙而前也。從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前漢·翟方進傳》冒濁茍容。《註》師古曰:貪蔽也。《食貨志》舉陵夷廉恥相冒。《註》冒,蔽也。
又假稱曰冒。《前漢·衞靑傳》冒姓衞氏。《註》冒爲假稱,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又所以覆其首。《前漢·雋不疑傳》著黃冒。
又《玉篇》覆也,食巾也。
又與媢通。《正韻》忌也。《書·秦誓》冒嫉以惡之。
又通作瑁。《周禮·春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註》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黙。《增韻》貪也。《左傳·昭三十一年》貪冒之民。
又犯也。《前漢·衞靑傳》直冒漢圍。
又單于名。《史記·匈奴傳》及冒頓立,攻破月氏。
又《集韻》《正韻》莫佩切,音妹。《前漢·司馬相如傳》毒冒鼈黿。《註》毒音代,冒音妹。《韻會》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冒【卷七】【冃部】
冡而前也。從冃從目。,古文冒。莫報切〖注〗
,古文冒。
(冒)冡而前也。冡者、覆也。引伸之有所干犯而不顧亦曰冒。如假冒、如冒白刃、如貪冒是也。邶風。下土是冒。傳曰。冒、覆也。此假冒爲冃也。從冃目。會意。冃目者、若無所見也。冃亦聲。目報切。古音在三部。
◎ 粵語:mak6 mou6
◎ 客家話:[沙頭角腔] mau5 [寶安腔] mau3 | met8 [客英字典] mau5 [海陸豐腔] mo6 mau6 [梅縣腔] mau5 [陸豐腔] mo6 [客語拼音字匯] mau4 mo4 [東莞腔] mau3 [臺灣四縣腔] mo5 mau5
◎ 潮州話:mau6 mo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