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1) 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
秕,不成粟也。從禾,比聲。——《說文》
用秕稗也。——《左傳·定公十年》。注:“谷不成者。今蘇俗呼谷不充者曰癟谷,蓋即此字。字亦以粃為之。”
(2) 又如:秕稗(秕與稗。喻敗壞無用之物);秕蠹(癟谷和蠹蟲。比喻不良、有害之物);秕糧(稗草)
形容詞
壞,惡 。如:秕僻(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秕政(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動詞
敗壞 。如:秕敝(敗壞,破舊);秕僻(邪僻敗壞)
秕【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履切,音
。不成粟也。《書·仲虺之誥》若粟之有秕。《左傳·定十年》夾谷之會,孔丘曰:若其不具用秕
也。《註》秕,穀不成者。
又喩穢也。《後漢·安帝贊》秕我王度。
又《集韻》《韻會》補(bǔ)履切,音比。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義同。或作粃。《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註》粃糠猶煩碎。或省作
。
秕【卷七】【禾部】
不成粟也。從禾比聲。卑履切
(秕)不成粟也。按不成粟之字從禾。惡米之字從米。而皆比聲。此其別也。左傳。若其不具。用秕粺也。杜云。秕、穀不成者。僞古文云。若粟之有秕。呂覽云。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後生者多秕。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按今俗穀之不充者曰?。補(bǔ)結(jié)切。卽秕之俗音俗字也。引伸之凡敗者曰秕。漢書曰。秕我王度。從禾。比聲。卑履切。十五部。
◎ 粵語:bei2
◎ 客家話:[客英字典] bi3 pi3 [海陸豐腔] bi3 pi3 [寶安腔] bi3 [臺灣四縣腔] bi3 pi3 [梅縣腔] bi3 pi1 [東莞腔] pi3 [客語拼音字匯] bi3 pi1
◎ 潮州話:b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