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詞
(1) (形聲。從水,骨聲。本義:滑溜,光滑)
(2) 同本義
間關鶯語花底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道中迷霧冰滑。——清· 姚鼐《登泰山記》
(3) 又如:滑擦(滑擦擦。形容很光滑);滑出律(形容光滑);滑踏(滑溜;不便行走);滑刺溜(形容非常光滑)
(4) 流利;婉轉 。如:滑辣(形容水響的聲音);滑熟(熟練;慣熟);滑怏(形容關系融洽或沒隔閡);滑串流口(謂人言詞流利便捷)
(5) 狡詐;油滑。亦指狡猾的人
吏謹將之無鈹(
通披)滑。——《荀子·成相》為人上,操下如束濕薪。滑賊任威。——《史記·酷吏列傳·寧成》
(6) 又如:滑賊(狡猾狠戾);滑民(狡猾之民);滑人(滑頭的人);滑鬼(狡詐或油滑的人)
(7) 浮華不實
但有時也會使革命精神轉成浮滑。——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
動詞
(1) 滑動;滑過
間關鶯語花底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道中迷霧冰滑。——清· 姚鼐《登泰山記》
(2) 又如:滑擦(打滑);滑壘(滑步上壘);滑落;滑了一跤;滑下;滑倒;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滑行;滑雪
名詞
(1) 古時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 。亦指使菜肴柔滑。如:滑甘(古時用以給菜肴調味的佐料)
(2) 中藥。滑石
以滑養竅。——《周禮》
(3) 中醫脈象之一,指脈搏跳動流暢
老先生這脈息,右寸略見弦滑。——《儒林外史》
(4) 古國名 。在今河南
滅滑而還。——《左傳》
滑【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八切,音猾。《說文》利也。《周禮·天官·食醫》調以滑甘。《疏》滑者,通利往來。所以調和五味。
又澾也。《杜甫詩》霜濃木石滑。
又州名。《舊唐書·地理志》滑州,隋東郡,武德元年改爲滑州。
又水名。《山海經》求如之山,滑水出焉。
又《廣輿記》滑河,經滑縣北而東,滑最大,自洛以西,百水皆會於滑。
又古國名。《左傳·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
又鄭地名。《春秋·莊三年》公次子滑。
又珠名。《沈懷遠·南越志》走珠之次爲滑珠。
又姓,漢滑興。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忽切,音骨。亂也。《晉語》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莊子·繕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謂俳諧也。《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
又混也。《楚辭·漁父》滑其泥而揚其波。
又與汨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湧泉滑滑。
又《廣韻》戸骨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音搰。亦亂也。
滑【卷十一】【水部】
利也。從水骨聲。戶八切
(滑)利也。古多借爲汨亂之汨。從水。骨聲。戶八切。十五部。
◎ 粵語:gwat1 waat6
◎ 客家話:[梅縣腔] wat8 [陸豐腔] wat8 [寶安腔] wat8 | gut7 [海陸豐腔] wat8 gut7 [客語拼音字匯] vad6 [沙頭角腔] wat8 [東莞腔] wat8 [臺灣四縣腔] wat8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va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