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1) (形聲。從火,巨聲。本義:火把)
(2) 同本義
苣,束葦燒。從艸,巨聲。俗字作炬。——《說文》
束苣乘城。—《后漢書·皇甫嵩傳》
炬可以昭明。——《張衡傳》注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史記·田單列傳》
炬焰(火把燃燒的光芒)
(3) 蠟燭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4) 又如:炬燭(指蠟燭)
動詞
(1) 火燒;放火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如:炬火;炬炭(熾熱的炭火)
炬【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玉篇》火炬。《集韻》朿葦燒也。《史記·田單傳》牛尾炬火光明炫耀。《說文》本作苣。《徐鉉曰》今俗別作炬。非。《集韻》或作
。
◎ 粵語:geoi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gi3 ki3 [梅縣腔] gi3 [臺灣四縣腔] gi3 ki3 [客語拼音字匯] gi1 [陸豐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ki3 [寶安腔] k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