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
(1) (形聲。從手,爪聲。本義:搔)
(2) 同本義 。人用指甲或帶齒的東西或動物用爪在物體上劃過
杜詩 韓集愁來讀,似倩 麻姑癢處抓。—— 唐· 杜牧《讀韓杜集》
(3) 又如:抓撓(用指甲或輕或重地抓搔);抓心(形容心里焦急得難受)
(4) 用手或爪取物
夫十圍之木,始生而蘗,足可搔而絕,手可擢而抓。——《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
(5) 又如:抓子兒(手中抓物讓人猜的一種游戲);抓撓(抓取,取得);想抓救命稻草
(6) 扎縛
下面青白間道行纏,抓著褲子口。——《水滸傳》
(7) 又如:抓角兒(頭頂兩旁梳扎的髻);抓髻(把發辮盤扎在頭上的發式);抓扎(扎縛;扎束);抓縛(捆扎;扎縛)
(8) 捉住 。如:抓強盜
(9) 買 。如:抓藥
(10) 抽 。如:抓彩
(11) 特別重視 。如:抓經濟問題
(12) 負責…工作 。如:抓工會工作
抓【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側巧切《集韻》《正韻》側絞切,音蚤。《博雅》搔也。
又掐也。《莊子·徐無鬼》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見巧乎王。《杜甫·詩註》玉搔頭,今之抓頭也。
又《唐》韻》《廣韻》側交切《集韻》《類篇》莊交切,音摷。義同。
又《唐韻》《韻會》《正韻》側教切《集韻》阻教切,音笊。亦爪刺也。
◎ 粵語:aau1 zaa1 zaau2
◎ 客家話:[客英字典] zau3 [寶安腔] zau3 za1 [客語拼音字匯] za1 zau3 [臺灣四縣腔] zau3 [梅縣腔] zau3 [東莞腔] za1 [海陸豐腔] zau3
◎ 潮州話:zua1 riou2/riao2(舊讀jì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