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ǔn ]
讀音:gǔn
拼音:gun
簡繁:滾
五筆:IUCE
五行:水
部外:暫無
五筆:IUCE
筆畫:13畫
吉兇:吉
倉頡:EYCV
結(jié)構(gòu):左右
鄭碼:VSZR
四角:30132
區(qū)位:2586
統(tǒng)一碼:6EDA
異體字:滾,?
英漢互譯:turn
筆順:點(diǎn)、點(diǎn)、提、點(diǎn)、橫、撇、點(diǎn)、撇折、點(diǎn)、撇、豎提、撇、捺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dú)w“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shí)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gè)至尊之位;東周時(shí)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shí)間 | 排名 | 時(shí)間 | 排名 | 時(shí)間 | 排名 |
---|---|---|---|---|---|
最新 | 1058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nèi)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滾姓滾姓起源一
蚩尤戰(zhàn)敗的后裔。“因?yàn)閼?zhàn)爭失利,岜沙部落的后裔大多姓‘滾’,其意義為戰(zhàn)爭失敗,滾到了山上。”這種說法帶有明顯的貶義。
滾姓滾姓起源二
滾姓鮮有,疑為漢文人記苗語音“鯀” 之近音而成。因“鯀”難寫,貶之,“滾”字易寫易記。
滾姓滾姓起源三
滾姓為“袞”氏所改。據(jù)《融水縣文史資料》所述,古時(shí)苗人沒有文化,歷代由別人代寫姓名時(shí)寫錯(cuò)了而沿用下來,更改姓氏是常有的,尤以融水北支苗族為常,如現(xiàn)今滾貝村的“管”姓,歷史上就曾用過昆、滾為姓。
貴州省黎平縣的雙江、大、小溶、地坪等地,從江岜沙部落的后裔大多姓‘滾’。
廣西“滾”姓主要分布在融水縣的紅水、拱洞、洞頭等幾個(gè)鄉(xiāng)鎮(zhèn),4000多人。其余少數(shù)部分散居在三江、柳城、蒙山等地。
甘肅省張掖市、敦煌市也有“滾”姓。
易姓由湖南遷來岜沙居住后,同滾姓結(jié)為兄弟。滾姓易姓雖姓氏不同,但被視為兄弟,屬同一個(gè)家族。同一個(gè)家族內(nèi)雖無血緣關(guān)系也嚴(yán)格禁止通婚。滾姓易姓與其他姓氏互為通婚對象,其他姓氏之間禁止通婚。禁止通婚的原因是各姓人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結(jié)拜成兄弟。貴州省錦屏縣彥洞鄉(xiāng)瑤白村共有十個(gè)姓氏:龍滾楊范龔,耿萬宋胡彭。后來,滾姓的勢力越來越大,為尋得庇護(hù),其他小姓先后改從滾姓。但是,改從滾姓的各小姓對自己原有的姓氏卻不曾忘記,他們以各種方式保留自己的原有小姓,最常見的是將墓碑和神龕牌位做成兩層,外層寫滾姓,里層則寫原姓氏。每逢年節(jié),老人都要將姓氏變遷的歷史擺講給后輩聽,要他們記住自己的家族歷史、記住自己的根。再后來,這種形式得以傳承下來,每年農(nóng)歷六月六被定為擺古節(jié)。
一、滾gǔn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東平、湖北之武昌、貴州之從江等地有分布。漢族、苗族姓氏。《新編千家姓》亦收載。其源不一:
1、《中國姓氏大全》稱:“為‘袞’氏所改。”不知其所本。
2、苗族之“滾”姓,住貴州從江之岜沙村,據(jù)傳“來源于他們先人原住黎平縣城時(shí),因失火燒掉了別人的培植木耳的樹木,所以遭人驅(qū)趕,‘滾’到了這里,故以‘滾’為姓。”見《中國人的姓名·苗族》。
二、滾(滾)
滾姓分布:廣西融水、貴州黎平等地均有此姓。
滾姓起源:見《中華姓府》、《新編千家姓》。或?yàn)樾柺纤摹C缱逡嘤写诵铡?/p>
一、滾gǔn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東平、湖北之武昌、貴州之從江等地有分布。漢族、苗族姓氏。《新編千家姓》亦收載。其源不一:
1、《中國姓氏大全》稱:“為‘袞’氏所改。”不知其所本。
2、苗族之“滾”姓,住貴州從江之岜沙村,據(jù)傳“來源于他們先人原住黎平縣城時(shí),因失火燒掉了別人的培植木耳的樹木,所以遭人驅(qū)趕,‘滾’到了這里,故以‘滾’為姓。”見《中國人的姓名·苗族》。
二、滾(滾)
滾姓分布:廣西融水、貴州黎平等地均有此姓。
滾姓起源:見《中華姓府》、《新編千家姓》。或?yàn)樾柺纤摹C缱逡嘤写诵铡?/p>
其他姓氏
[ 滾 ]的同部首字 - [ 氵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