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五代。李煜。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亭前紅花飄落,春光亦隨花而去,花兒飄落的姿態優雅,好像翩翩起舞,花兒不忍歸去,似乎在徘徊彷徨。細雨霏霏,這雨,浸潤了落花,也浸濕了愁緒,我雙眉緊鎖,難得一展。
沒有遠方的佳音,獨守綠色窗欞,冷冷清清,空空寂寂,印香飄渺,漸漸燒成了灰燼。思情難耐,百無聊奈時,昏然欲睡,思念的人兒朦朧進入夢境。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羅敷艷歌”、“羅敷媚”。采桑子格律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此詞調于《花草粹編》、《續選草堂詩余》、《古今詩余醉》中有題作“春思”。
亭:侯本二主詞、蕭本二主詞、呂本二主詞、《花草粹編》、《尊前集》、《歷代詩余》、《全唐詩》等本中均作“亭”。晨本二主詞中作“庭”。逐:跟隨。紅英:紅花。盡:完。
徘徊:這里形容回旋飛轉的樣子。
細:蕭本二主詞中作“零”;呂本二主詞中此字空缺。霏微:《尊前集》中作“霏霏”;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中誤作“非非”。霏(fēi)微,雨雪細小,迷迷濛濛的樣子。
不放雙眉:就是緊鎖雙眉的意思。全句意思是,無法使雙眉暫時展開。
芳音:晨本二主詞中作“芳英”。芳音,即佳音,好音。斷:斷絕。
香印成灰:指香燒成了灰燼。香印,即印香,打上印的香,用多種香料搗成末調和均勻制成的一種香。王建《香印》詩中有句:“閑坐印香燒,滿戶松柏氣。”可見,“香印”與“印香”同義。古時富貴人家為使屋里氣味芬芳,常常在室內燃香。成灰,成為灰燼。
可奈,怎奈,即無可奈何。情懷:心情,心境。
參考資料:
1、傅正谷 王沛霖 .南唐二主詞析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77
2、靳極蒼 .李煜李清照詞詳解:四川文藝出版社,1985:16
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內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氣,在部分詞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這詞就是前期的一首作品,是在國時閑愁抒悶之作。
參考資料:
1、靳極蒼 .李煜李清照詞詳解:四川文藝出版社,1985:16
這首詞是描寫一個少婦在晚春時節繾綣懷人,愁眉不展,百無聊賴的情懷。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詞中的女主人公觸景生愁。第一二兩句“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寫這個女子獨處事中,舉目窗外,所看到的是捕目落花,隨風飛舞,看來,春花即將隨著這片片飛花無聲無息地消逝了。這顯然突出了這正是晚春時節。“亭前”一句寫“春逐紅英盡”是擬人,實際上是少婦在擬自己:“舞態徘徊”看似花舞春歸,實際是少婦內心的情思紛擾,無法平復。一個“徘徊”明是寫花,暗是寫春,尤其是寫少婦心中的思憶徘徊。“細雨”不僅打濕了繁枝落花,而且打濕了少婦的思念,所以她才愁眉不展。傷春是一種文人傳統,但同時也是一種思婦情懷,“不放”一句形象地寫出少婦的愁思是那么濃郁而又沉重。第三句繼續描寫窗外的景色,漫天的漾瀠細雨下個不停。晚春時節的花英是很容易謝樹辭枝的,哪里經得起東風的摧殘,更何況又加上春雨的打擊呢?
正如詞人辛稼軒所說:“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風物宜人的春天很快就要消逝了,這象征著歲月的蹉跎,青春的老大,教人愁緒滿懷。“不放雙眉時暫開,’’就是愁緒滿懷的形象的說法,連讓雙眉暫時展開一點的笑意帆沒有。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如此愁苦,還有更重要的生活上的原因。
詞的下片描寫女主人公綠窗孤處,百無聊賴的心情。起首兩句"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繼續描寫環境,從描寫環境的寂靜中體現女主人公的孤寂心情。“綠窗冷靜”是承上片的環境描寫而轉寫少婦的自身境況。暮春時節,花落雨潺,一個人獨守在空蕩蕩的閨房之中,總是一種凄清冷寂的氛圍,但是這些并不是少婦憂思不斷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芳音斷”。冷清平添愁苦,而“芳音斷。”則愁苦更濃。“香印成灰”看起來是寫景,實際上是寫人,“成灰”,既有時間的概念,也有心情的感慨,如唐李商隱有詩“蠟炬成灰淚始干”,其中“灰”字也是以意寓之的。這里少婦的心境似乎也同“香印”一起有“成灰”之感,其愁思苦悶之情不可謂不深。“可奈情懷”近乎白話,同后句一起直接描寫,突出了無可奈何的心情,也暗點了百無聊賴的困境,雖然直白,但卻言淺意深,把少婦那種夢寐以求的懷思之情準確地表現了出來。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和王德和知縣謁蕭千巖韻二首 其一。宋代。袁說友。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送傅貞甫西游。。歐必元。 江亭送客酒盈尊,江山秋風木葉翻。三百灘頭看夜月,萬重山色送啼猿。求丹不問千年汞,作賦能銷二女魂。花底青絲游騎遍,河陽栽后幾株存。
癸酉春送楊君雨人北上。明代。曾曰唯。 杏雨香春江,柳花上行李。立馬一書生,感時涕江涘。握手訪中原,茫茫不可視。今上古武丁,鼎鐺缺雙耳。大川棹腐楫,勁弦控撓矢。翰林養相望,棋枰酒杯底。何不習吏事,而但討文史。言官無大諫,徒取圣聽鄙。是以越職言,或從小臣起。大學古成均,諸生與胄齒。今為鬻爵肆,群蟻奔羊市。高皇重積分,中興復古始。司成冢宰爭,王言若置屣。嗟古舉賢良,選擇勵廉恥。晁賈公孫文,猶云累科舉。胡乃名世才,時藝斯焉取。孔孟雖皇皇,亦當事訓詁。而況帖括中,安得伊與呂。安石亂天下,種毒今未已。記誦欺主司,田宅遺孫子。大車誇閭巷,竿牘害鄉里。養士三百年,功效如是止。齊寇比帝京,寒齒附唇比。困獸思決藩,恐其渡遼水。西賊秦抵燕,較齊稍緩爾。亦畏走北胡,二寇互表里。即我粵海中,大鯨相銜尾。百城一參戎,犄角將何以。墨牧嚼人骨,大吏倒賢否。清惠被彈文,交章薦狼豕。犯怒長官邪,乃云肅網紀。雖不非大夫,亦當計桑梓。子昔感神京,帝棟礎則圮。萬虜城下薄,無人應拊髀。天子自登陴,朋分撓國是。寄書太息言,天下事如此。以致圣主疑,有臣不敢恃。大鎮工戶曹,中官坐協理。主既疑益深,臣乃化繞指。間有諤諤然,千人而一士。此行又三歲,抱膝熟摩揣。努力經世務,明明天子使。若乃逢年事,其道在故紙。黃口拾進賢,沾沾亦自喜。得之不必才,況子已才美。何事立春江,喃喃話知己。
同楊應先朱瞻御梁喈林集程散木中秘園亭用瞻御韻。明代。李之世。 冥濛香徑滑,澹雨灑林扃。侵曉方趨省,留賓暫憩亭。花明仙掌露,草帶鳳池青。勝念堪留記,浮蹤幾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