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沉醉東風(fēng)·漁夫。元代。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金黃的蘆葦鋪滿江岸,白色的蘋花飄蕩在渡口,碧綠的楊柳聳立在江堤上,紅艷的野草渲染著灘頭。雖然沒有生死之交,卻有毫無機巧算計之心的朋友,數(shù)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鷗鷺。鄙視那些達(dá)官貴人們的,正是那些不識字的江上釣魚翁。
黃蘆:與綠柳等均為水邊生長的植物。白蘋(pín):一種在淺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紅蓼(liǎo):一種水邊生的草本植物,開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
刎頸交:刎,割;頸,脖子。刎頸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后悔的朋友。
忘機友:機,機巧、心機。忘機友即相互不設(shè)心機、無所顧忌、毫無算計技巧之心的朋友。
點:點點、數(shù),這里是形容詞作動詞用。
傲殺:鄙視。萬戶侯:本意是漢代具有萬戶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顯貴。
叟:老頭。
參考資料:
1、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6-17
這支曲子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點染出一幅清麗無比的秋江圖。然而這僅僅是表層,作者還另有深意。作畫的顏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huán)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顏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艷的效果,而且展現(xiàn)了特定的地域和節(jié)令。看到“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聯(lián)想到江南水鄉(xiāng)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jié)。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于“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里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在活動,也不難想象了。
在那么優(yōu)雅的環(huán)境里打魚為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只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后轉(zhuǎn)進,有回環(huán)流走之妙。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頸交”。“漁夫”與人無爭,沒有這樣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寧靜,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友”。對于“漁夫”來說,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和“灘頭”,意味著那里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yīng)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時候?qū)懽钸m宜。寫了“卻有忘機友”之后,他便寫江上景了。“點秋江白鷺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江”,點明了季節(jié)。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說,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鷺。如今變形容詞為動詞,并且給鷗鷺著色,便出現(xiàn)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jīng)夠高明了。但更高明之處還在于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正是指“點秋江”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既表現(xiàn)“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贊揚鷗鷺“忘機”。正由于他們認(rèn)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心”,所以愿與鷗鷺為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隱》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xiàn)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為這只曲子的注腳。
結(jié)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并非退隱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閑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視統(tǒng)治他的“萬戶侯”。不難看出,這只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jīng)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yǎng)。他對元朝的統(tǒng)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凈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贊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說“漁夫”“傲殺人間萬戶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戶侯”。說“漁夫”“不識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說:“人生憂患識字始。”在任何黑暗社會里,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這句的“傲”字,既有堅決不向黑暗社會妥協(xié),保持高風(fēng)亮節(jié)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風(fēng)波千丈擔(dān)驚怕”,希圖逃世的思想。雖有其消極避世的一面,卻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那個時代投射在他們心靈上的暗影,抒發(fā)了他們的不平之慨。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fēng)格俊逸,又表達(dá)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dāng)時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著名散曲家盧摯的【雙調(diào)】《蟾宮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擬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蕩蕩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幾個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致。不過所寫不是漁夫。而是退隱江湖的官員。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
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連理枝。。汪東。 憶過尋芳地。朱閣重門閉。淡拂修蛾,輕勻笑靨,妝成斜倚。愛小簾、銀蒜鎮(zhèn)雙垂。織湘波細(xì)細(xì)。忍道歡娛易。暝色連云際。水驛山程,迢遙去國,永分連理。到此時、空對石榴花,想羅巾暗記。
袁山借寇何由得,鄱水逢君本未期。為政風(fēng)流應(yīng)兩郡,懷人云樹總多時。
滄江暮雨維舟楫,古驛殘花對酒卮。知己難同嘉會少,孤帆欲別更遲遲。
龍澤驛逢錢使君。。嚴(yán)嵩。 袁山借寇何由得,鄱水逢君本未期。為政風(fēng)流應(yīng)兩郡,懷人云樹總多時。滄江暮雨維舟楫,古驛殘花對酒卮。知己難同嘉會少,孤帆欲別更遲遲。
兵亂后自嬄雜詩 其八。宋代。呂本中。 夷甫終隳晉,群胡迫帝居。王綱板蕩后,國勢土崩初。戈戟連梁苑,頭顱塞浚渠。天心應(yīng)助順,側(cè)聽十行書。
廬山道中。宋代。董嗣杲。 疊疊蒼巒別是天,往來即是地行仙。撥云峰底落紅雨,冷翠谷中浮紫煙。樹色凈依山色古,樵聲清共瀑聲傳。遠(yuǎn)公不作淵明醉,結(jié)社徒然懷白蓮。
元旦戲筆。。李堅(貞夫)。 老子新年喜氣沖,謾招毫管試春風(fēng)。此生歲月還多在,酒圣詩豪未便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