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泥壘燕,密葉巢鶯,春晦寒淺。花徑風柔,著地舞茵紅軟。斗草煙欺羅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歸來,記寶帳歌慵,錦屏香暖。
別來悵、光陰容易,還又酴醿,牡丹開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鴻羽難憑芳信短,長安猶近歸期遠。倚危樓,但鎮日、繡簾高卷。
倦尋芳·香泥壘燕。宋代。盧祖皋。 香泥壘燕,密葉巢鶯,春晦寒淺。花徑風柔,著地舞茵紅軟。斗草煙欺羅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歸來,記寶帳歌慵,錦屏香暖。別來悵、光陰容易,還又酴醿,牡丹開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鴻羽難憑芳信短,長安猶近歸期遠。倚危樓,但鎮日、繡簾高卷。
燕子銜來香泥建窩,黃鶯筑巢在茂密的樹葉間,春天陽光和煦寒意輕輕。清風柔和,吹著花叢間的路面,落花滿地,像為小路鋪上一條柔軟的紅色地毯。玩斗草游戲時,水霧浸透了我單薄的羅衫,蕩過秋千我已經游玩得有些疲倦。醉酒歸來,我在羅帳內懶洋洋地哼著歌曲,此刻在錦屏的護遮下我能感到暖暖的春意。
自我們分別后我一直惆悵憂郁,單單在時間中苦熬著我還忍受得過去,卻難以忍受春景給我帶來的刺激。看那酴醿剛綻放出黃色的花朵,牡丹花又紅遍在園圃里。最氣憤的是那張狂的柳絮,到處飛舞粘貼上人的臉面,像在提示你,這是春天,因此讓我更加妒恨生氣。縱然我把表達芳心的信寫得再短,也無鴻雁可拜托傳遞;縱然長安距離這兒再近,你的歸返還是那么遙遙無期。我在高樓上把繡簾高高地卷起,整日站在那里遠望,盼望你能早日歸還和我永不分離。
香泥壘(lěi)燕,密葉巢鶯:燕子正用香泥壘窩,黃鶯在濃密的樹葉間筑巢。
著地舞茵(yīn)紅軟:指落花散落一地。
斗草:斗草是古代流行在女孩子中的一種游戲。斗草,又稱“斗百草”,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最早見于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梁代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
光陰容易:指時光容易流逝。
酴醿(túmí):亦作"酴釄"、"酴醾",酒名。亦有因顏色似之,而取以為花名,產于陜西秦嶺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
疏狂:狂放不羈。
鴻羽(hóng yǔ):鴻雁的羽毛。比喻輕微之物。
長安猶近歸期遠:與遙遠的長安相比,情人的歸期更是渺茫難及。
危樓:高樓。
鎮日(zhèn rì):整天,從早到晚。
參考資料:
1、張璋 職承讓 張驊 張博寧編纂.《分春館詞話》二十五頁:中華書局,2005年
嘉泰二年(1202),盧祖皋調任兩浙西路吳江(今蘇州市)主簿,重到吳中。當時詩人獨自一個人上任,面對與家眷的分別,詩人有感而發做了這首詩歌,以此來緩解自己與親人分別的傷痛。
參考資料:
1、蕭楓主編.《魚游春水》十一頁:中華書局,2001年
這首詞是寫閨中女子春日的哀愁,是一首典型的春閨怨詞。全篇對春日景色和春閨女子形象都進行工筆細描,風格艷麗,含蓄蘊藉,完全是一派清新詞風。上片開頭五句,以工細的畫筆描繪春景。“斗草”二句,由寫景轉入寫人,反映閨中人的倦游情緒。“醉歸來”三句,回憶當初男女雙方春日相聚的歡樂與溫馨。下片寫分別之后女方對男方的愁怨相望之情。前半六句,寫春末幾種花的開放讓女主人公痛感光陰之易逝,更加懷念意中人。后半五句,寫雙方天各一方,音信難通,越發使人整日惆悵,難以為懷。末二句以景結情,更顯出女主人公愁懷浩茫。
詞的上片著重歌詠“斗草”,以抒發下文的離別之情。“香泥壘燕,密葉巢鶯”,作者開頭就營造了一個和諧的環境,初春伊始,燕子,黃鶯都忙碌地筑巢。這些鳥兒為什么要忙碌的筑巢呢?不是因為它們是一個人,而是它們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接下來,作者下句“斗草煙欺羅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描寫了一個歡快的局面:春天到了,是郊游踏青的時候,人們脫下衣服都歡快的在田野里面玩耍,一些人在草地里面“斗草”,每個人都玩的是如此的開心。在這里開心的背后,接下來作者“醉歸來,記寶帳歌慵,錦屏香暖”作者寫愉快地玩過之后,男女之間由于過于高興,都喝醉了,然后晚上一起躺進柔軟的溫柔鄉里面。詞的上篇營造了一個和諧的畫面、
詞的下片作者著重寫分別情景。在詞的上篇作者營造了一副和諧的畫面,看著都讓人羨慕。但是在這令人羨慕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傷痛。“愛的愈深,可是分別之后又會怎么樣呢?”作者想象了分別之后,家里的婦人在家里獨自生活的畫面:牡丹花開,但是沒有人陪同一起欣賞。想到了丈夫離家出走,自己本想鴻雁一書,但是提筆又發現信件如此短小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作者下篇描寫了一個婦人與丈夫分別后孤寂的生活畫面,由此來表達婦人心中的怨恨。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
盧祖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鵲橋仙·小照。。曾廉。 當時風度,珠冠玉佩,渭上行官寓省。便將七尺活埋來,埋不到、夢中浮梗。啞然一笑,頻年落拓,那不遭人齒冷。滿頭霜雪識為誰,是影外、依微殘影。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
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趨公既罷因覽西郊形勝最后過澄懷園和內直友人春晚退直詩 其六。清代。龔自珍。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西城晚眺。。黃克晦。 薄暮登城暑氣微,風含睥睨欲沾衣。青山滿目慚高隱,白發盈頭愛落暉。水帶平蕪雙鳥下,云連遠寺一僧歸。深杯未覺黃昏盡,漁火遙生垂釣磯。
持二十五輪頂彌陀蹈蓮葉贊。宋代。釋慧開。 機輪才轉,作者猶迷。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