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落葉巖巖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惜芳春·秋望。元代。喬吉。 千山落葉巖巖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起首兩句對仗,托出了“秋望”的題面。兩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與望者的心情。但兩者又是互為映發的,其間的維系就是一種悲秋的情調。先看前句?!扒铰淙~”是深秋常見的景象,而作者則強調其“瘦”的特征,且謂“巖巖瘦”,簡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樣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遠大”(黃庭堅《登快閣》)的感受,可見景語本身無不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闌寸寸愁”,就明白地點出了“愁”的無處不在。這一句寫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遠,處處見山川蕭瑟,時令肅殺,倚遍闌桿,始終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見出了傷愁的細膩多端,令人遐想。這樣,前句的寫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襯托,從追尋兩者的聯系來看,甚而會使讀者產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巖巖瘦”的聯想:這就是詞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補明了“百尺危闌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語清疏,而同樣彌漫著哀怨悱惻的氣氛?!巴韸y樓”顯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輕女子,“晚”雖是“妝”的修飾詞,卻同時有著時近黃昏的暗示意味?!巴韸y樓”前著“獨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獨守空閨的思婦身份,令人聯想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溫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李白《菩薩蠻》)等前人詩詞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回應并揭示了前兩句的句外之旨,使讀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樓遠望、倚遍危闌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懷人,而不只是悲秋。
結尾二句毫不松懈,將“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樓外柳”是女子引領注視所在,既然“千山落葉”,柳葉“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謂“人言柳葉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則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雙關。“瘦”、“愁”、“獨倚”、“不禁秋”,至此便傳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寫照。
古人有“詞密曲疏”的說法,其實在宋詞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筆收韻遠雋永之效。這支散曲小令就綽有宋詞的韻味。
喬吉(1280?~1345)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他“美姿容,善詞章,以威嚴自飭,人敬畏之”,又作吊詞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睆闹写舐钥梢娝臑槿恕∽鞔婺渴?,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三種傳世。 ...
喬吉。 喬吉(1280?~1345)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他“美姿容,善詞章,以威嚴自飭,人敬畏之”,又作吊詞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從中大略可見他的為人。劇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三種傳世。
永夜。唐代。齊己。 永日還欹枕,良宵亦曲肱。神閑無萬慮,壁冷有殘燈。香影浮龕象,瓶聲著井冰。尋思到何處,海上斷崖僧。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辛亥三月薄游臺灣主霧峰之萊園獻堂三兄屬題園中名勝得十二絕句 其三 考槃軒。清代。梁啟超。 久分生涯托澗薖,齏鹽送老意如何?奇情未合銷磨盡,風雨中宵一嘯歌。
賦得石琴送陳健夫往零陵。清代。屈大均。 端州白石天下稀,聲含宮商人不知。斲瑤琴長四尺,輕如一片番流離。石音最是難調者,碧玉老人能大雅。繇來太古本無弦,不是希聲知者寡。無弦吾欲并無琴,琴向高山流水尋。天籟元從人籟出,非君誰識此元音。君今欲向瀟湘去,此是重華揮手處。五弦一一在天風,二女雙雙出煙雨。詩篇投向洞庭波,山鬼篁中答嘯歌。幽蘭積雪頻相寄,慰我相思愁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