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決堰根水,跳珠終日鳴。班荊坐忘返,中有激湍聲。
郊居寓目隨事輒題四首 其四。元代。袁易。 決決堰根水,跳珠終日鳴。班荊坐忘返,中有激湍聲。
(1262—1306)平江長洲人,字通甫。力學不求仕進。辟署石洞書院山長,不就。居吳淞具區間,筑堂名靜春。聚書萬卷,手自校讎。有《靜春堂詩集》。 ...
袁易。 (1262—1306)平江長洲人,字通甫。力學不求仕進。辟署石洞書院山長,不就。居吳淞具區間,筑堂名靜春。聚書萬卷,手自校讎。有《靜春堂詩集》。
庭院飛花。南北朝。王猷。 庭院春回白晝遲,飛花片片逐游絲。相看莫向風前舞,留得馀香撲酒卮。
寫墨竹一枝。元代。劉永之。 為君粘筆寫筼筜,數尺新捎綠粉香。持向西窗聽夜雨,高情渾似對瀟湘。
游圓超院登挾溪亭次盧公。宋代。王十朋。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我來首訪維摩詰,問訊雙溪自何出。發源應與婺溪同,賦物慚無沈郎筆。憑欄欲洗名利塵,入眼翻驚客恨新。山城重重水如帶,可能挽住思鄉人。
瀟湘八景圖為鎦養愚賦 其五 平沙落雁。元代。凌云翰。 相逐云間侶,翩翩落遠沙。晚風吹不斷,愛此一行斜。
姑蘇館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觀燈之集。宋代。楊萬里。 節物催人又一年,銀花蓮炬照金尊。麝鎚官樣陪公讌,粉繭卿風憶故園。何似兒孫談草草,不妨燈火半昏昏。人生行止誰能料,今夕蘇州看上元。